
不就。《左传·昭公元年》:“民叛,不即其事。” 杨伯峻 注:“即,就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传》:“今子与神鬭於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於敌而恋其生,犹傲色於我哉!”《隋书·礼仪志一》:“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於星海,拘於岳瀆?”
“不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不即”意为“不就”,表示不接近、不从事某事。其中“即”字本义为“靠近、接近”,否定词“不”与之组合后,强调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否定。
需注意与成语“不即不离”区分,后者指既不亲近也不疏远的关系(如所述),而“不即”单独使用时更侧重否定性动作或状态。
“不即”主要用于古代文献,表达否定性行为或疏离状态,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杨伯峻注本或《汉语大词典》。
不即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分别解释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不即意为不立即、不马上、不立刻,表示某件事情不会立即发生或做出相应的行动。
不即词组的首字“不”由“一”和“丿”组成,共有4画;次字“即”由“卩”和“又”组成,共有8画。
不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中。
不即在繁体中仍保持原样。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不即可以简化为“不膝”。不膝中的“膝”指的是膝盖,表示不跪下、不屈膝,引申为不顺从、不屈服的意思。
1.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不即做出决定。
2. 在等待的过程中,不即说明确回复。
不即没有与其组成新词的固定搭配。
不立即、不马上、不立刻
即刻、立刻、马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