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蹈虚的意思、蹈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蹈虚的解释

谓无史实根据的虚构。 清 吴趼人 《<两晋演义>序》:“夫蹈虚附会诚小説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虚附会矣,而仍不免失於简略无味,人亦何贵有此小説也?” 刘师培 《<文说>序》:“自 苏 评《檀弓》, 归 评《史记》,五色标记,各为段落,乃舍意而论文,且蹈虚以避实,以示义法,以矜秘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蹈虚"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释义 "蹈"本义指顿足踏地,《说文解字》训为"践也",后引申为实践、遵循之意(《汉语大字典》第2版)。"虚"在《尔雅》中释作"空也",既指物理空间概念,亦发展出哲学层面的"虚无"义项(《古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二字连用始见于道家典籍,构成动静结合的哲学概念。

二、哲学内涵 该词在《庄子·山木》篇完整呈现:"若夫乘道德而浮游……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中华书局《庄子集释》)其中"浮游乎万物之祖"的超越境界,实为"蹈虚"思想的具体展现。

三、语义流变 魏晋玄学家郭象注《庄子》时,将"蹈虚"阐释为"履空而行",强调超越形质的精神境界(《四库全书》本《庄子注》)。至唐代成玄英作疏,进一步发挥为"虚怀游世"的处世哲学(《道藏》本《南华真经疏》)。明清时期该词逐渐衍生出"行事不切实际"的贬义用法,如王夫之《读通鉴论》评魏晋玄谈"蹈虚误国"(岳麓书社点校本)。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蹈虚"主要保留两种用法:一作学术术语指代道家哲学体系,见《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二在文学批评中形容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如钱钟书《管锥编》论唐宋诗之别时所言(三联书店版)。

网络扩展解释

“蹈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综合多来源信息,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 蹈:本义为“踩踏、跳动”,如“赴汤蹈火”“手舞足蹈”。
    • 虚:指“空虚、不真实”,如“虚幻”“虚浮”。
      组合后字面意为“踩在空中”,比喻行动不切实际或缺乏现实基础。
  2. 引申含义

    • 行动脱离实际:形容人行为空泛、不脚踏实地,如“规划若脱离调研,便是蹈虚之举”。
    • 虚构无依据:指缺乏事实或历史根据的虚构,多用于文学、学术批评,如清代吴趼人批评小说“蹈虚附会”。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1. 日常语境
    用于批评空谈、浮夸的行为,例如:

    “制定政策需结合实际,不可蹈虚而行。”

  2. 文学与学术领域
    强调创作或论述需有依据,如刘师培评价文论“蹈虚避实”,即脱离实际内容。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蹈虚”在部分网络语境中(如“二次元小说”)被借用为标题或概念,但此用法非传统语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5)。

别人正在浏览...

暗愚逋播臣残零册立陈泰挂壁斥地齿牙爲猾楚籍倒反帐大远抵抗洞府洞醉多览葛二帝三王枫桥夜泊丰席咯支支国子古生物寒景黄蜡蜡奬眄牋劄佳趣精肉冀求稽阅嬾妇鱼懒怯兰新铁路牢彘唔哩莲宫吏方麟角凤距罗汉豆弥封民事木梗之患木立囊中术捏定澎湃裒类锵鈜诎要桡膕热线揉蓝肉圃三流山腹山洪神武守阙属思思心天狗铁纱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