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罢政的意思、罢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罢政的解释

谓免除宰相职务。《宋史·高宗纪四》:“ 吕颐浩 等以旱乞罢政。”《明史·李东阳传》:“既罢政居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以给朝夕。”参见“ 罢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罢政是汉语历史词汇中表示官员停止执政行为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一、释义 "罢"指停止、解除,"政"指政务职权,组合后专指古代官员因特定原因中止行使职权。《汉语大词典》第7卷收录该词,定义为"解除或暂停官职后不再参与朝政"(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01年版)。

二、词源流变

  1. 最早见于《汉书·张汤传》:"上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于是上以汤罢政,赐死。"此处的"罢政"指解除丞相职权
  2. 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吕夷简虽罢政,犹领枢密院",表明罢政后仍保留部分职务的特殊情况

三、近现代使用 清代《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军机大臣"罢政后仍食原俸"的制度,显示该词在官僚体系中的特殊指代功能。现代汉语中已转化为历史术语,常见于古代职官制度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罢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主要指向古代官职的免除。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发音:bà zhèng
传统含义:指免除宰相的职务。例如:

二、延伸解析

  1. 词义构成:

    • “罢”:意为停歇、解除(如“罢官”“罢职”)。
    • “政”:指政务或官职,此处特指宰相的职务。
  2. 历史背景:

    • 古代宰相(如宋代吕颐浩、明代李东阳)因天灾、政见不合等原因主动或被动辞去职务,称为“罢政”。
  3. 现代误用:

    •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罢政”引申为“民众迫使政府下台”,但此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属于概念混淆。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明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闇墨包络拨动拆用禅铠仇人相见,分外明白雠应辞学道德观念帝竹断雨残云法诫语藩臣分掌浮费甘鲜归孙孤竦蛊菑和鹊合意虹舸活饥荒绛纱袍矫上借紫机近钧轴凯康糠油孔雀绿宽容嫪恋离房灵檀龙仙芝率更令满不在乎墨版谟策女娲补天翩其反矣鉟销启导倾风山旮旯儿尸场适婚受穷丝纶死求白赖恬然通俗读物文丽问世误本飨年现身袭逮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