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钧以制陶,轴以转车。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元 陈天祥 《论卢世荣奸邪状》:“往者 阿合马 ,以梟獍之资,处钧轴之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当时 傅文忠 、 刘文正 诸公相继谢事,秉钧轴者唯公一人。”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一百韵》:“危言詆閽寺,直气忤钧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且贤者器业,本不在於文藻,而国之钧轴,实藉此而进用。”
钧轴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钧”与“轴”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国家政权的中枢要职,尤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以下从词源、释义及典籍用例分述:
钧
《汉书·邹阳传》载“独化于陶钧之上”,以陶钧喻帝王治国之术。
轴
《后汉书》称宰相为“机衡之任”,机衡即北斗枢轴,暗喻中枢地位。
“钧轴”合用后特指:
白居易《策林》云:“臣伏见钧轴之地,实代天工”,直指宰相职责为代天理政 。
《宋史·职官志》载:“三省长官,典领钧轴”,明确三省长官(宰相)的枢纽地位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钧”:“陶者之轮曰钧”,引申为“权衡万物”,佐证其权力象征 。
现代语境中,“钧轴”属历史词汇,多见于研究古代官制、文献解读或文学创作,如:
“唐代以中书门下为钧轴之司,统摄六部。”
——引自《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钧轴”以制陶转轮与车轴为喻,凝练表达国家权力中枢的核心概念,是汉语中体现传统政治结构的典型词汇。其释义可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及历代史书职官志部分。
“钧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源自古代制陶和车轴运转的意象:“钧”是制陶用的转轮,“轴”是控制车轮运转的核心部件。两者结合,象征国家政务如同陶轮与车轴般关键且需精密协调。
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常用于形容身居要职、掌握国家大权的官员,如宰相或重臣。例如唐代韩愈诗句:“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如韩愈、白居易的作品,后延续至宋、清等朝代文献。
挨剋百饼班秩不贕槽坊冲郁垂花门粗拙打垜呆獃獃低垂地窑东床娇客风律風燭干花槁落河朔花当黄孙昒穆贱酬贱庶九回曲继躅举枉措直栲栎科学教育影片廉襜两来子历岁轮灯闾弄漫浸名动天下汨渚泥鰌浅率窍藏樵歌轻悄傻呵呵神气活现实景守宫砂桃都山桃夭柳媚拖垮讬书望乡问安视膳文玩问羊知马五分五柳心屼嵂遐慕襄樊相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