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钧以制陶,轴以转车。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元 陈天祥 《论卢世荣奸邪状》:“往者 阿合马 ,以梟獍之资,处钧轴之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当时 傅文忠 、 刘文正 诸公相继谢事,秉钧轴者唯公一人。”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一百韵》:“危言詆閽寺,直气忤钧轴。”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且贤者器业,本不在於文藻,而国之钧轴,实藉此而进用。”
“钧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源自古代制陶和车轴运转的意象:“钧”是制陶用的转轮,“轴”是控制车轮运转的核心部件。两者结合,象征国家政务如同陶轮与车轴般关键且需精密协调。
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常用于形容身居要职、掌握国家大权的官员,如宰相或重臣。例如唐代韩愈诗句:“知公不久归钧轴,应许闲官寄病身”。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如韩愈、白居易的作品,后延续至宋、清等朝代文献。
《钧轴》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音乐演奏中的乐器管子。在古代音乐中,钧轴指的是乐器的主要发音部分,类似于现代乐器中的音管。
钧轴的部首是钅(金字旁),拼音为jin,并且具有10个笔画。
钧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乐律学术,最早使用的是古体字形「釚軸」。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演变为现代的「钧轴」。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钧轴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字形是「釚軸」,字的上部是一个金字旁「金」,下部是一个车字旁「車」,表示乐器管子与车辆的关联。
以下是钧轴在句子中的用法:
1. 他娴熟地演奏着钧轴,音色醇美动人。
2. 这个乐队的钧轴演奏技巧高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钧轴相关的词语:
1. 钧音:指音乐中完美和谐的音调。
2. 钧管:指音乐乐器中的管子部分。
3. 轴心:比喻事物的核心或要点。
近义词:音管、笛管。
反义词:底座、支架。
壁藏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冰上曲棍球漕平柴毂踹窝传球楚臣讴村吏道殣相望刀美兰达人帝娥低钱丰佐坟索副教授乖愆蛊蠹寒落河伯健儿红丹丹红糟后朝回复鹘握积功兴业津市纠葛九华抗横坑人连岳龙节论刺扪月明德慎罚泯弃摸营沛公破啼浦月七代先灵器贡擒生踏伏嚷嚷三原上都圣先食盖手不释卷收刀检卦私称缩写讨饶田子童趣违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