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丝纶的意思、丝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丝纶的解释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

(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宋 张先 《满庭芳》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 西湖 风景好,何日理丝纶。”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緼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丝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钓线与丝带(本义)

    "丝"指蚕丝,"纶"原指青丝绶带(《说文解字》:"纶,青丝绶也")。合称泛指纤细的丝线或丝制带子,后特指钓鱼线。

    例: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帝王言论初如细丝,传出后如丝带般扩大影响)

  2. 帝王诏书(引申义)

    因古代诏书用丝帛书写,"丝纶"成为帝王旨意的代称,常见于公文用语。

    例: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丝纶"指代诏书起草之职)


二、文化延伸


三、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释"丝纶"为"钓丝""帝王诏书",并引《文心雕龙》"诏策重乎丝纶"佐证其公文义。

  2.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其双义项,强调由具体丝线到抽象王权的词义演变。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考"纶"字本义为"纠青丝绶",奠定复合词基础。


四、现代应用

今多用于书面语或专名: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引用来源以经典文献名称标注)

网络扩展解释

“丝纶”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一、帝王诏书(古代用法)

源自《礼记·缁衣》中“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比喻帝王的话语初出细微如丝,但经传达后变得重要如纶(粗丝带)。后引申为皇帝诏书或官方文书的泛称。例如:

二、钓丝(具象含义)

指垂钓用的丝线。古诗词中常见此意象,如:

三、细腻文笔(文学形容)

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形容词性成语,形容诗文或文笔的纤细娴熟、柔美流畅。例如: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现代文学实例,可参考《礼记》《文心雕龙》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把竿半仗八戎不爱钱擦澡缠障蛏苗词学科村俗大爵吊兰跮踱额兵翻板放空炮愤怒拂撤睾如各自为政悍逆黑油很忤红华柬寄记籍锦窠疾世拘拿磕牙料嘴枯腐暌索揽撷另文辘轳体旅梦尼寺谝佞泼眼潜济秋报驱丁日角偃月融风绱鞋十二卿时干湿生饰虚耍燕九算无遗策速谤索牛铁钎团体无必无伤大雅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闲章稀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