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婆的意思、阿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婆的解释

(1) [grandmother]∶祖母。敬称老年妇人

(2) [mother-in-law]∶称丈夫的母亲

详细解释

(1).祖母。对老年妇人的敬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枝歌二》:“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南史·齐纪下·郁林王》:“帝谓 豫章王 妃 庾氏 (帝之叔祖母)曰:‘阿婆,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咸亨 以后,人皆云:‘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6*人。’后果 则天 即位,至 孝和 嗣之。阿婆者, 则天 也;三叔者, 孝和 为第三也。” 元 揭傒斯 《梦两雏》诗:“雨声断道风惊屋,阿婆独抱诸孙哭。” 清 赵翼 《相逢》诗:“老去佳人思昔面,怕听人唤阿婆声。”

(2).称丈夫的母亲。《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其妻不知夫在已不?来孝养勤心,出亦当奴,入亦当婢,冬中忍寒,夏中忍热,桑蚕织络,以事阿婆,昼夜懃心,无时蹔捨。” 元 迺贤 《新乡媪》诗:“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3).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日晚且须归去,阿婆屋里乾嗔。”《水浒传》第四五回:“﹝妇人﹞却教 潘公 对 杨雄 説道:‘我的阿婆临死时,孩儿许下血盆经懺愿心在这 报恩寺 中,我明日和孩儿去那里证盟酬了便回。’”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浄笑介]阿公有得吃。[外]阿婆,这是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4).自称的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薛监 ,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 唐 人自称阿婆,婆,即僕字转音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阿婆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阿婆”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核心含义是对老年女性的尊称或特定亲属称谓,具体释义如下:

  1. 对老年妇女的尊称或通称

    指年长的女性,常用于口语中表示尊敬或亲切。例如:“那位阿婆在树下乘凉。” 此用法在南方方言区尤为常见,带有地域文化特色。

  2. 方言中对祖母的称呼

    在吴语、粤语、闽语等方言中,“阿婆”专指父亲的母亲(即祖母)。例如:“囡囡放学后去找阿婆吃饭。” 这一含义体现了方言的亲属称谓差异。

  3. 古代对丈夫母亲的称谓

    古汉语中“阿婆”可指丈夫的母亲(婆婆)。如《敦煌变文集》载:“不闻阿婆唤,何得见州官?” 此用法现代已较少见,多见于文献记载。


权威来源参考:

释义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页“阿婆”词条(商务印书馆,2016年),该词典为汉语规范辞书的权威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阿婆”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方言中含义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尊称老年妇女
    在通用汉语中,“阿婆”是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带有亲切和敬重的语气。例如:“经邻居一再安慰,六神无主的阿婆才逐渐镇定下来”。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也有体现,如《乐府诗集》中的“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2. 亲属称谓

    • 祖母:部分方言中“阿婆”指祖母,如闽南语地区。
    • 丈夫的母亲:在吴语等方言中,也可用于称呼婆婆(丈夫的母亲)。

二、方言差异

  1. 吴语(浙江温州等地)
    发音为“ā pú”,通常指“外婆”(外祖母)。
  2. 闽南语
    泛指年长女性,既可用于亲属(如祖母),也可作为对陌生老年妇女的尊称。

三、历史与文化渊源


四、现代使用场景

  1. 日常交流:用于称呼邻居、社区中的老年女性,如“小区里的阿婆们常聚在一起聊天”。
  2. 文学作品:保留传统语境,增强人物形象的地域性和亲切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方言具体用法或历史典故,可查阅《汉典》《乐府诗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分白面书生侈声踔踔瓷瓷实实从天村胥麤险地理环境决定论东沼夺得犯暑反颜風府富营养化共坐雊雉贯属鬼门关好家伙恨惋荐言鲛鲨夹子计历矜示紧着踡局缧囚吏节罗拜盟祝庙颂母题木王凝肤怒艴旁支潜移默运樵头期话屈钝桡枉乳腐三门四户扫殄闪避髾髮受亏鼠伏数术贪多嚼不烂头家娘兀的无稽纤过贤甥闲暇时间先行者胁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