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光闪烁的镜子。 宋 欧阳修 《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圣俞》诗:“岂知寒鑑中,两鬢甚秋草。”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三:“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鑑。”
(2).比喻清澈闪光的水面。 宋 欧阳修 《送胡学士知湖州》诗:“ 吴兴 水精宫,楼阁在寒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序》:“池上有亭,形类画舫曰 石帆 者,予暇日与客坐其中,竹树颯然,池水清澈,可见毛髮,游鯈浮沉,往来於寒鑑之中,顾而乐之。”
“寒鉴”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解释主要来源于文学语境,具体如下:
寒光闪烁的镜子
指表面冰冷、光泽锐利的镜子,常用于形容镜面反射的冷光。例如宋代欧阳修在《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圣俞》中写道:“岂知寒鑑中,两鬢甚秋草”,以镜中寒光映照鬓发如秋草,暗喻时光流逝的苍凉。
比喻清澈闪光的水面
用于描绘水面如镜般澄澈、波光粼粼的景象。宋代欧阳修在《送胡学士知湖州》中以“楼阁在寒鑑”形容湖州水面的晶莹剔透;清代王士禛亦用“往来于寒鑑之中”描写池水的清澈。
“寒鉴”多见于诗词,通过冷光或水面的意象,营造清冷、孤寂的意境。例如黄庭坚诗句“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鑑”,以明月喻镜,暗含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文人的原作,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寒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寒冷的事物作为参考或对照,从而认识到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实质、本质。它常用于修辞手法中,用来形容通过对比来显现出某种情感或情况。
《寒鉴》的部首为“宀”(mián),表示与房屋或建筑物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寒鉴》的来源较为常见,出自明代翁同龢的《路史·卷二三三》:“孙承宗核明,力已奄寒;是以筹得缓募奄道道,及雪后重朔,有须侑丈讶窒其间哉!由斯以次,必得鉴寒矣。”
《寒鉴》的繁体形式为「寒鑑」。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对于《寒鉴》这个词,古时候有可能会以繁复的方式来书写。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寒澗」。
1. 这部电影以人物的命运起伏为寒鉴,引人深思。
2. 那幅画作通过明暗对比,给人以寒鉴之感。
组词:鉴察(jiàn chá)、寒意(hán yì)、寒冰(hán bīng)。
近义词:对照(duì zhào)、参照(cān zhào)。
反义词:热情(rè qíng)、温暖(wēn nuǎn)。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