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行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 明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诗:“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檣晚照餘。” 清 朱彝尊 《送赵主事榷关扬州》诗:“珠帘十里 江都 市,铁鹿连船估客檣。” 苏曼殊 《绛纱记》:“老人与估客候余已久。”
“估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指行商或贩运货物的商人,尤其指古代从事商品买卖、流通的商人群体。例如,南朝《世说新语》中提到的“估客船”即指商船。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中,“估客”也指以估价为职业的人,这类人通过专业判断确定物品价值,促进古代非标准化市场的交易。
起源与早期使用
词义扩展
明代文献(如杨慎《齐东野语》)将“估客”从商人延伸为“善于推测、估计的人”,甚至包含智慧象征的意味。
古代商贸活动
估客在缺乏标准化市场的古代承担了商品估价、流通的职责,涉及古董、药材等特殊领域。
诗词中的意象
唐诗常以“估客”反映社会风貌,如“舟人夜语觉潮生”暗喻商旅生活的艰辛。
“估客”一词以“商人”为核心含义,兼具历史演变中的职业扩展(如估价者)。其文学意象丰富,是研究古代经济与文化的关键词之一。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世说新语》《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