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迹的意思、故迹的详细解释
故迹的解释
[relics] 已经过去了的事情,陈迹
详细解释
亦作“故蹟”。旧迹;遗迹。《汉书·沟洫志》:“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虽石磧沦败,故跡可凭。”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跡,岂信然邪?” 许地山 《女儿心》三:“她只想着去看 安期生 升仙的故迹。”
见“ 故跡 ”。
词语分解
- 故的解释 故 ù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原因:缘故。原故。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旧事,成例;.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
- 迹的解释 迹 ì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故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故迹(拼音:gù jì)指“旧迹”或“遗迹”,即过去事物留下的痕迹或历史留存的地点、事物。例如《汉书·沟洫志》中提到“求索九河故迹”,意为探寻古代河流的旧道。
2.字形与异体
- 该词亦写作“故蹟”,其中“蹟”为“迹”的异体字,两者意义相同。
3.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描述历史、文化或自然中留存的事物,如古建筑、遗址、文献等。例如: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到“故跡可凭”,指可通过旧迹考证历史。
- 唐代李世民诗句“沉沙无故迹”,形容历史痕迹被时间掩埋。
4.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遗迹、陈迹、古迹。
- 区别:“故迹”更强调“过去存在”的客观痕迹,而“陈迹”可能隐含“已逝去且不再重要”的意味。
5.文学引用
- 在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历史的追忆,如宋代张炎《台城路》中“泉源犹是故迹”,借自然景观抒发怀古之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或诗词中的用例,可参考《汉书·沟洫志》《水经注》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蜃云百像图倍德逼从别房伯俞泣杖昌都县灯树钓客吊引飞云丹丰才符棨羹沸更弦易辙馆伴使顾避浩广鹤乘车画翣恢疏简视敬天爱民敬止疾首柯干劳师糜饷亮光光梁州令柳惠丽章陋室埋祟猛炬磨铅策蹇赧红穷鄙权焰人方桑黮绳迹适度守静死硬陶淑頽滥托架妄动枉教韦经违妄想夫怜闲构仙人枣虓暴小肚孝履晓字媟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