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毒,溶于酸类,不溶于水。也称铅白。古代妇女用来搽脸。《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二》:“易却紈綺裳,洗却铅粉妆。” 唐 薛能 《吴姬》诗之九:“冠剪黄綃帔紫罗,薄施铅粉画青娥。”《红楼梦》第四二回:“铅粉十四匣,胭脂十二帖。”
(2).用作画画的颜料。 元 王思廉 《寿阳梅妆图》诗:“画史不知亡国恨,犹将铅粉记前朝。”
(3).借指美丽容貌、青春年华。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之一:“红颜老昨日,白髮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清 曹寅 《题画梅花》诗:“垂老自伤铅粉误,几生修到玉梅花。”
(4).喻指雪。 唐 刘禹锡 《终南秋雪》诗:“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千山连骇铺铅粉,万木依稀拥素袍。”
“铅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涵盖化学、历史、文化及医学领域。以下是综合解释:
化学成分
铅粉是碱式碳酸铅(化学式:2PbCO₃·Pb(OH)₂),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酸类。
毒性:含铅量高,长期接触或误食易导致铅中毒。
历史用途
铅粉因毒性强,已退出化妆品和日常用途,仅在工业或传统工艺中有限使用。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铅中毒防护或历史文献例证,可查阅相关医学及古籍来源。
《铅粉》是指一种妆饰品,常用于化妆或打扮。由于铅粉带有毒性,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曾广泛使用。
《铅粉》分别由“金”、“粉”两个字组成。
“金”属于金字旁,笔画数为8。
“粉”属于米字旁,笔画数为10。
《铅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铅具有亮白的颜色,因此被用于化妆。铅粉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一书中,描述了古代妇女使用铅粉的情况。
《铅粉》的繁体字为「鉛粉」。
古代铅粉的汉字写法是「鉛粉」。字形上,“金”的部分「鉛」代表铅,而“粉”的部分「粉」则代表粉末。
她以铅粉打底,使得皮肤看起来光滑细腻。
铅笔、粉笔、铅字、粉底、铅鱼等。
粉扑、蜜粉、面粉等。
素颜、裸妆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