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飞魄散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遂裂衣化为老猿,追笑者跃树而去…… 恪 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慟。”
以下是成语“魂飞神丧”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核心含义
形容人因极度恐惧或惊慌而失去理智,心神涣散,近乎崩溃的状态。与“魂飞魄散”同义。
三、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裴铏《传奇·孙恪》,描述主人公见妻子化为老猿后“惊惧,若魂飞神丧”,生动展现其受惊之状。
四、用法特点
五、近义对比
与“魂不附体”“六神无主”等词类似,但“魂飞神丧”程度更重,更强调瞬间的极端惊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古籍《传奇·孙恪》或权威词典。
「魂飞神丧」是一个形容极度悲伤或震惊的词语,常用来表达遭遇到非常糟糕的情况时的心境和状态,如失去亲人、遭受重大打击或遇到巨大灾难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魂」(hún):从「鬼」,表示鬼魂。
「飞」(fēi):从「飛」,表示往上飞。
「神」(shén):从「示」,表示神灵的意思。
「丧」(sàng):从「四」,表示失去或消失。
来源:
「魂飞」与「神丧」两个词合并成「魂飞神丧」,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形容楚汉相争,战乱中人魂飞魄散、万劫不复的情景。
繁体字:
「魂飛神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康熙字典》中,「魂飞神丧」的注解为「生虑极恐,神倒丧失」。
例句:
1. 在这场地震中,他的家人全部遇难,他痛苦不堪,整个人都像是魂飞神丧一般。
2. 听到自己所爱的人将要离开人世,她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魂飞神丧。
组词:
- 组词:魂魄、飞离、神魂、神志丧失等。
近义词:
- 近义词:心魂俱灭、魂消魄散、神魂颠倒等。
反义词:
- 反义词:心情舒畅、欢天喜地、神采焕发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