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魂飞魄散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遂裂衣化为老猿,追笑者跃树而去…… 恪 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慟。”
魂飞神丧是一个形容极度惊恐或精神崩溃状态的汉语成语,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指人受到极度惊吓或刺激时,精神恍惚、意识涣散,仿佛魂魄离体、神志丧失的状态。强调心理层面的彻底崩溃,常与“魂飞魄散”同义,但更侧重精神层面的失控感。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第12卷,第108页。
最早见于敦煌变文《汉将王陵变》:“霸王闻语,转更嗔怒,喝一声:‘过!’魂飞神丧。”描述项羽听闻不利军情时的剧烈反应。
来源:敦煌文献S.5437号写本(《敦煌变文集新书》,潘重规校注,文津出版社)。
联合结构,通过双重强调强化惊恐程度。
来源:《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第321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现代例句参考《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著)。
“魂飞神丧”属情绪类成语,其语义强度高于一般惊恐表达,多用于文学描写中极端心理状态的刻画。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朱祖延主编,长江出版传媒)第867页。
以下是成语“魂飞神丧”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核心含义
形容人因极度恐惧或惊慌而失去理智,心神涣散,近乎崩溃的状态。与“魂飞魄散”同义。
三、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裴铏《传奇·孙恪》,描述主人公见妻子化为老猿后“惊惧,若魂飞神丧”,生动展现其受惊之状。
四、用法特点
五、近义对比
与“魂不附体”“六神无主”等词类似,但“魂飞神丧”程度更重,更强调瞬间的极端惊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参考古籍《传奇·孙恪》或权威词典。
拜罢百里倍立方问题笨作不在话下不治惝悢传祚垂袖粗陋打公司打喯儿大语繁体腐髊更头诟訿贵妾画船缓嚲画图胡侜剪贴郊劳羁防廐置距今具乐可靠性老儿厉诚灵籥黎庶涂炭刘卢龙骧虎啸穆然朋挻牵鬼上剑轻悄骑战岨固屈埋入邪稍秣圣先势籍石孔事业单位瘦薄吮墨隧埒偷免托收翁媪緼丽无边无恶无所不在相县笑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