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惶恐惊骇。《晋书·苻生载记》:“宗室、勋旧、亲戚、忠良杀害略尽,王公在位者悉以疾告归,人情危骇,道路以目。”《旧唐书·辛替否传》:“当今疆埸危骇,仓廪空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窦建德 被阻不能前进,军心危骇,将帅以下都想回 洺州 。”
“危骇”的汉语词典释义
“危骇”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危”与“骇”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危险可怕、令人惊惧。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解析:
“危”指高耸、陡峭(如《说文解字》:“危,在高而惧也”),引申为不稳定、危险(如《论语》:“危邦不入”)。
“骇”意为马受惊(如《说文解字》:“骇,惊也”),后泛指震惊、恐惧(如《庄子》:“骇形”)。
二字结合后,强调因危险而引发的强烈恐惧感,多形容局势、环境或事件令人极度不安。例如:
“天下危骇,人心惶惶。”
——形容社会动荡引发的普遍恐慌。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收录“危骇”为“危惧;震惊”,并引《后汉书·窦融传》用例:
“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危骇 之极,而弗恤也。”
(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古代汉语词典》补充
释为“危险可怕”,强调其形容极端险恶的境况(如战乱、灾异),带有文言色彩,现代汉语已罕用。
该词属文言遗存,今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论述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现代汉语更常用“危机四伏”“触目惊心”等替代。
参考文献来源:
“危骇”是一个文言词汇,常用于描述因危机或威胁引发的强烈恐慌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探究词义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晋书》《旧唐书》等原始史料。
阿徇半刻边币苍冥琛贡畴垄抽取葱绿大服斗锡都冶读别独家院恶戾恶慝犯科風光孤寺河冲黑漆皮灯笼贺楼黄齑白饭姜肱被捡局家无儋石甲子羁客谨孚惊魂落魄金甖疾世躩跃课则抠心挖肚连锤龙头属老成虑表磨濡某家内范平风静浪啓禀穷且益坚榷茗饶有软弱无力失人双缠数念素雪桃源客龆齿托公报私顽顔为命屋引向方飨福消耗战下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