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骇的意思、危骇的详细解释
危骇的解释
惶恐惊骇。《晋书·苻生载记》:“宗室、勋旧、亲戚、忠良杀害略尽,王公在位者悉以疾告归,人情危骇,道路以目。”《旧唐书·辛替否传》:“当今疆埸危骇,仓廪空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窦建德 被阻不能前进,军心危骇,将帅以下都想回 洺州 。”
词语分解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骇的解释 骇 (駭) à 惊惧:骇叹(惊叹)。骇惧。骇然。骇人听闻。惊涛骇浪。 惊起,散。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危骇”是一个文言词汇,常用于描述因危机或威胁引发的强烈恐慌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惶恐惊骇,强调因外界危险或突发变故产生的极度不安与震惊。常见于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战争、政治动荡等重大危机中的群体心理状态。
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例证:
- 《晋书·苻生载记》记载前秦暴君苻生滥杀宗室忠良,导致“人情危骇,道路以目”,反映统治残暴引发的社会恐慌。
- 《旧唐书·辛替否传》用“疆埸危骇,仓廪空虚”形容唐代边疆危机与民生困顿的双重压力。
- 现代学术引用: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以“军心危骇”描述窦建德军队受挫时的士气崩溃,体现词义在军事语境中的应用。
语言特征
- 结构:由“危”(危险)与“骇”(惊骇)复合而成,属并列结构,语义叠加强化。
- 适用对象:多用于群体心理描写,如“人情危骇”“军心危骇”,较少用于个体情绪表达。
近义对比
- 近义词:惊惶、震骇(侧重心理冲击);危惧、惶遽(强调危机引发的持续恐惧)。
- 差异:“危骇”隐含具体危险源,程度较“惊慌”更重,且带有文言色彩。
如需进一步探究词义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晋书》《旧唐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危骇
“危骇”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危”和“骇”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危”字的部首是“十”,总笔画数为6;“骇”字的部首是“马”,总笔画数为15。
来源和繁体
《危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说文解字》,在那里记载着这个词语的含义。繁体字“危駭”在传统文化中也有使用,通常出现在古籍、诗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部分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在古时候写《危骇》时,可能使用了一些古代汉字的变体或者更为繁复的字形。
例句
1. 他听到突然传来的巨响,吓得心头一阵危骇。
2. 电影中的恐怖场面让观众体验到了真实的危骇感。
组词
危机、骇人、危险、危疑
近义词
惊恐、惊慌、惊骇、惊愕
反义词
安稳、安宁、平和、从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