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碑版的意思、碑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碑版的解释

亦作“ 碑板 ”。1.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謁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唐 李邕 《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 清 邓汉仪 《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 昌黎 碑版照 淮西 。”

(2).泛指碑碣。 清 陶澂 《登恒山》诗:“幽緲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

(3).指拓印的碑帖。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高祖太武皇帝 本名与 文皇帝 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彿不坠于地也。”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4).书法中北碑一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 唐 人,如 欧 、 褚 、 颜 、 柳 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 松雪 ,便不是碑版体裁矣。” 严复 《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 汉 学考据之赤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碑版(bēi bǎ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指刻有文字的石碑本体

    这是“碑版”最基础的含义。“碑”指竖立的石刻,“版”原指木板,引申为承载文字的平面。合称指专门竖立起来、镌刻有纪念性或记载性文字(如功德、事迹、法令、墓志等)的石质载体。其形制、内容、书法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将“碑版”释义为“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强调其作为文字载体的属性;《辞海》亦指出其指“刻有文字的石碑”。

  2. 指碑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

    随着金石学的发展,“碑版”的含义扩展,常用来指代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文字复制品(拓片),或根据拓片整理刊印的书籍。这类“碑版”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来源依据:在古籍整理和书法领域,“碑版”常指拓本或印本。如清代学者注重“碑版”考据,即指对碑刻拓本的研究。相关用法在《中国书法大辞典》等工具书中有体现。

“碑版”一词,既指承载历史与文学信息的实体石刻(碑),也指由此衍生出的文字复制品(拓片或印本),是中华金石文化与书法艺术传承的关键载体。其核心在于以石为材、镌刻文字、具有记录与传播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碑版”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层解释:

  1. 碑碣上的文字
    指刻在石碑上的志传、记事或颂德文字,常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例如南朝谢灵运的诗句“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即强调碑版作为文字载体的功能。唐代杜甫、李邕等文人也多次在诗文中提及碑版内容。

  2. 泛指碑碣本身
    广义上可代指石碑的实物,包括碑石及其形制。如知网百科指出,碑版学即研究碑碣体制、沿革的学科。

  3. 拓印的碑帖
    指通过拓印技术复制的碑文,用于书法临摹或文献保存。宋代桑世昌《兰亭博议》提到碑版拓本对后学的传播作用。

  4. 书法中的北碑流派
    在书法领域特指以北朝碑刻为代表的风格,强调刚健雄浑的笔法,与“帖学”相对。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考证、书法史及实物研究,可依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惜惫竭背僻閟啬稠涎船主蠢蠢思动踔远撺顿黨組大鴈电闼砥草缔构地烛对棋遁免耳视反俘风师蝠蛇槁瘠格列佛游记贡舶鬼帅浩气凛然褐盖画脂镂冰怙过简侻继发症竞火树精列机运攫捷嗑牙料嘴跨骑累掯礼钱鸟耘暖老跑楼聘约仆骨丘传权现人非木石揉挪肉鬉沙雕善政势合形离黍肫特得提缉罤筌瓦铛汙罇抔饮乡绅小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