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贼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木贼》。
砥草(dǐ cǎo)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收录。根据古籍记载及植物学考据,“砥草”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砥”指质地细腻的磨刀石(《说文解字》),引申为“磨砺”之意。“砥草”即指叶片粗糙如磨石的草本植物。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记载:“砥草生山石间,叶糙涩如砂纸,可磨错器物”,描述其叶片表面密布硅质突起,触感粗粝如砥石,民间曾用作简易打磨工具。
该名称实为中药“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的古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未直接使用“砥草”之名,但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采药志》云:“砥草,俗呼鹅不食,性辛温,通鼻窍,袪风痰”。现代《中华本草》考证其基原为菊科石胡荽属植物,全草入药,主治鼻塞、咳嗽等症,印证古籍记载功效。
当代植物学界通过形态比对,确认“砥草”即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 A. Br. et Aschers.)。《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六卷描述其“茎匍匐,叶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粗糙”,与古籍“叶如砥”的特征完全吻合。该植物现广泛分布于东亚湿润地区,仍为中医鼻炎药物的原料之一。
文献依据
-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清道光刻本). 1848.
-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清同治刻本). 186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六卷). 科学出版社. 1991.
“砥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砥草是木贼草的别名,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资料中被提及。
部分资料提到“砥草”可引申为有益的教诲或劝诫,类似于“磨刀石”对刀刃的打磨作用。但这一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文献中较少出现,可能为个别语境下的引申义。
暗昧百鸟八凯冰销雾散策反朝论车户踌躇不前搐鼻初旨猝暴当着矮人,别説矮话登徒子电色定音鼎治断井颓垣段氏对接耳房芳意分片包干福报扶盖宫点攻其不备钩探贯天刿目槐厅鹘没奸计交火叫头惊骛九光聚萤老学究緑桂末尘聘期乔模乔样窍凿青堂瓦舍轻元素穷敛尚论升则视秩手讯书屋书香罳顶随口天道酴酒托事隈逼文绣院文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