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免的意思、遁免的详细解释
遁免的解释
犹逃脱。《南史·恩倖传·孔范》:“明日, 范 以其徒居中,以抗 隋 师,未阵而北, 范 脱身遁免。”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是夜又值逆风,礮破其二桅大船二,杉板小船五,其被小舟围焚遁免之大船一,火轮船一。”
词语分解
- 遁的解释 遁 ù 逃避,躲闪: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隐,消失:遁迹。遁隐。 逃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免的解释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 不可,不要:闲人免进。 古同“勉”,勉励。 古同“娩”,分娩。 任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遁免"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逃避灾祸或罪责而得以幸免。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 基本释义
- 逃避、逃脱(灾祸或罪责):指采取躲避、隐匿或逃离的方式,使自己免于遭受灾难、惩罚或不利的后果。
- 得以幸免:强调通过逃避的行为,最终达到了免除灾祸的目的。
二、 词义解析
- “遁” (dùn):
- 本义为逃避、隐藏、逃走。如《说文解字》释:“遁,迁也。一曰逃也。” 意指迁移或逃跑。
- 引申为回避、隐匿行迹。
- 在“遁免”中,“遁”强调主动采取躲避、逃离的行为。
- “免” (miǎn):
- 本义为脱去、去掉(帽子等),引申为脱身、避开、免除。
- 指得以脱险、免受处罚或灾祸。
- 在“遁免”中,“免”强调行为的结果,即最终得以免除灾祸或惩罚。
- 组合义:
- “遁”是手段(逃避),“免”是目的和结果(得以幸免)。
- 整个词形象地描绘了通过逃避的方式使自己从危险或罪责中解脱出来的过程。
三、 用法与语境
- 典型语境:常用于描述在战乱、政治迫害、法律追究或其他重大危险面前,当事人通过逃亡、隐匿等方式得以保全性命或免于受罚。
- 例如:“乱兵之中,几无遁免者。”(在乱军之中,几乎没有人能逃脱。)
- 又如:“犯下重罪,终难遁免。”(犯下重罪,终究难以逃脱惩罚。)
- 语体色彩:书面语色彩浓厚,多用于历史叙述、文言作品或较正式的书面表达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 感情色彩:中性偏贬。其行为本身(逃避)常带有消极意味,但结果(免祸)可能是当事人所追求的。具体褒贬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 近义词辨析
- 逃脱:强调成功摆脱束缚或危险,结果导向更强,现代更常用。
- 逃避:强调用行动避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事物(如责任、困难),更侧重行为本身,适用范围更广。
- 幸免:强调侥幸地避免了灾祸,更侧重结果的偶然性。
- “遁免” 则结合了“逃避”的行为和“幸免”的结果,且带有更强的书面语和文言色彩。
五、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遁”有详细释义,包含“逃避;回避”义项,为理解“遁免”中的“遁”提供了核心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虽未直接收录“遁免”词条,但对“遁”的释义(如“逃避”、“隐匿”)和“免”的释义(如“避免”、“免除”),清晰揭示了该合成词的含义构成。
- 语言学相关研究:在古汉语词汇构成研究中,“遁免”被视为由两个动词性语素(遁+免)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逃避而获免”的行为-结果过程。相关论述可见于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学术著作。
“遁免”一词精确地表达了通过逃避行为以达到免除灾祸或罪责目的的含义,是古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行为-结果关系的复合动词。
网络扩展解释
“遁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miǎn,其核心含义为逃脱、逃避。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遁:意为逃避、隐藏,如“遁走”“遁形”。
- 免:意为避免、摆脱,如“免除”“免责”。
- 组合义:两字结合后,表示通过逃避或巧妙手段摆脱困境、危险或责任。
2.使用场景
- 正面描述:形容人或事物成功规避不利局面(如《南史》中孔范“脱身遁免”的记载)。
- 警示意义:也可用于批评逃避责任的行为(如提到的警示作用)。
3.文献例证
- 清代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中描述战役时提到“遁免”,指船只逃脱攻击。
- 《南史·恩倖传》记载孔范在隋军进攻时“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免”。
4.现代适用性
-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较少出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含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懊怀把如边画标率必得缤纷邠王避税不人道朝着赤诚词辨次等胆意断织讹殽番乐高矗工兵鲑饭荒废恢台蹐促棘地荆天鸡零狗碎进封金埒击征倨横拒物康济敛敛莲米力倦神疲洛尾陌生人拈指飘堕平板敲榜青春客荣旺杀身之祸生育时顺世学受射双幅书痴死脑筋随俗沉浮讨罚同进士出身通洋未皇无滞相县香鱼线鞋下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