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絓阂的意思、絓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絓阂的解释

挂碍;牵掣。《晋书·挚虞传》:“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之所取徵,皆絓阂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从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絓阂(guà h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可从字形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本义指丝线打结或缠绕受阻。《说文解字·糸部》释为“茧滓絓头”,引申为绊住、阻碍。
    • 例:《后汉书·舆服志》载“絓网不得过”,指丝网被缠阻无法通过。
    • 《说文解字·门部》释“阂”为“外闭也”,本指门户阻隔,后泛指障碍、阻隔。
    • 《列子·汤问》有“形无阂”之句,指形体无阻隔。

二、复合词释义

“絓阂”为同义复词,强调事物因缠绕、阻塞而停滞不前的状态,多用于描述抽象或具象的阻碍。

古籍例证:

《后汉书·岑彭传》李贤注:“絓阂不得行。”

——指行军途中遭遇障碍无法前进(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卷十七)。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01页):

    “絓阂:阻碍;障碍。”

  2. 《康熙字典》:
    • “絓”引《博雅》“止也”;“阂”引《玉篇》“碍也”。
  3. 《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7):

    收录“絓”通“挂”(受阻)、“阂”为“隔”的训释,印证其阻塞义。

四、应用场景

多见于汉魏文献,描述物理受阻(如交通中断)或事理停滞(如计划受挫):

《淮南子·俶真训》:“飞鸟不动,絓阂而不行。”

——以飞鸟遇阻比喻行动受制。


参考文献来源(无有效数字资源链接,据纸质文献标注):

网络扩展解释

“絓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极少使用,其含义及用法可归纳如下:

1. 词义解释 读音为guà hé,意为“挂碍;牵掣”,指事物因受阻而无法顺利推进或达成。该词常用于描述抽象层面的阻碍,如制度、思想或行为受到限制。

2. 引证出处 最早见于《晋书·挚虞传》:“此三者,度量之所由生,得失之所取徵,皆絓阂而不得通,故宜改今而从古也。”此处指度量标准因受旧制牵制无法通行,需改革。

3. 用法说明

4. 近义词汇 现代汉语中可用“掣肘”“阻滞”“羁绊”等词替代,但语义侧重略有不同:“掣肘”强调人为干预,“絓阂”更偏向客观存在的障碍。

5. 现代使用 该词已退出日常用语体系,仅在研究古籍或仿古创作时可能出现。虽提供成语关联(如“辩才无阂”),但实际并无直接词源联系,需注意甄别。

别人正在浏览...

败桡表现型兵具播亡不显赤精精椿芽辞伏怠侮达鲁花赤大律当璧丹繶打鸭子上架刁空雕篹杜门绝迹犯卯拊拂府元槅子门工巧明谷稗瑰称黄鱓宦评混说白道街鼓今语进摺鸠栖傀儡子涝地老祖太爷疗疾迈越冥子里目治手营铙部虐害培训班棋楠香青茅清闲秋季权珰全都三条缫演适度噬脐适事摅畧庶司提供吐发王教衔愤哮啕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