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的意思、全都的详细解释
全都的解释
[all;without exception] 全体,全部
去年栽的树全都活了
词语分解
- 全的解释 全 á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全。 姓。 齐都 笔画数:; 部首:入; 笔顺编
- 都的解释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总:都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专业解析
"全都"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范围副词,表示总括、没有例外,指某一范围内的所有成员或事物的全部。其核心含义是"全部、都"。
-
核心释义:
- 表示总括全部,无一例外。 它强调所指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
- 相当于“全部”、“都”。 它常与“都”连用或可以替换为“都”,但语气更强调“完全”、“整个”的意味。
- 示例: “同学们全都到齐了。”(所有同学都到了,一个不少),“问题全都解决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没有遗留)。
-
语法功能与特征:
- 词性: 副词。
- 位置: 通常位于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
- 总括对象: “全都”总括的对象(即它所指向的“全部”是什么)通常出现在它前面(主语位置),有时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省略或隐含。
- 强调范围: 它特别强调所指范围的完整性,覆盖全体成员。
- 与“全”、“都”的关系: “全都”可以看作是“全”和“都”的复合,语义上融合了两者。“全”侧重整体性,“都”侧重个体总括,“全都”则兼具两者,强调“全部个体组成的整体都如此”。
-
语用特征:
- 强调无一例外: 这是“全都”最核心的语用功能,突出没有任何人或事物是例外情况。
- 加强肯定语气: 使用“全都”比单独用“都”或“全”语气更肯定、更坚决。
- 常用于陈述已完成或已存在的事实状态。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对“全都”有明确释义,定义为“全;都”。)
- 侯学超. (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该词典将“全都”作为副词条目收录,解释其用法为表示总括,相当于“都”。)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该词典收录“全都”,释义为“全部,统统”。)
网络扩展解释
“全都”是一个汉语副词,表示“全部、所有”的含义,强调范围内事物的整体性,通常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以下是详细解析:
-
词性结构
- 由“全”(整体、完全)和“都”(总括)复合构成,双重强调无例外。
- 仅作状语使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可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 正确:作业全都写完了(修饰动词“写完”)
- 错误:全都学生参加了活动(应改为“所有学生”)
-
语义特征
- 总括前文提到的全部对象,常与“人/事物+都”结构呼应:
- 隐含“超出预期”的语境色彩:
-
使用限制
- 否定形式需前置否定词:
- 正确:他们全都没通过考试
- 错误:他们没全都通过考试(语义变为“部分未通过”)
- 不与数量短语直接搭配:
- 错误:三本书全都看完了(应改为“这三本书全都看完了”)
-
近义词对比
- vs“全部”:后者可作定语(全部资料)、宾语(拿走全部),而“全都”仅作状语。
- vs“统统”:后者语气更强烈,多用于口语化表达(例:坏消息统统走开!)。
-
特殊用法
- 诗歌或歌词中可前置强调:
全都消散在风中(文学化表达)
- 与“连…全都…”搭配表极端情况:
常见误区:不可替换“都”单独使用(如“全都很开心”≠“全都开心”)。需注意主语明确性,避免歧义(如“他们全都走了”需上下文明确“他们”指代对象)。
别人正在浏览...
安车软轮柴祭朝典潮汐重采闯闯怛化倒海翻江打算洞室端公戏断怪除妖凤牋風流千古蜂旗風輕雲淡副神经哽躃鬼子沽美酒含垢藏疾寒溼寒心酸鼻好女儿花鸿门宴忽忽汇流火宋轞车僵蹶浆荇极暴节撡机韵可风恐詟勒马冷嘲冒突明资匠偏智遣累千万意穷识穷抑群饮攘狱绕湾子入骨相思上之所好,下必从之生动死囚琐说望尘拜伏威断文辩无圹五袴谣详僵崤函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