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海源阁的意思、海源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海源阁的解释

清代藏书楼。道光年间曾任江南河道总督的杨以增建于山东聊城。杨平生嗜书,多购求江南藏书家散失之书。后藏书屡有散佚,一部分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海源阁丛书》《海源阁书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海源阁是清代著名藏书楼,位列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其名称源自《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的典故,取"海源"二字喻指学术传承如百川归海。该建筑由清代聊城籍官员杨以增始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现存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楼南侧。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海源阁"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海源"为核心语素,表藏书浩如烟海且承续文化源流;"阁"为限定语素,特指藏书建筑形制。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该名称既蕴含"追慕先贤"的学术理想,又体现"肇基藏书"的实用功能。

现存建筑群包含藏书楼、刻书坊、碑拓室等单元,采用"阁园合一"的营造法式。主体建筑为三层硬山式楼阁,二楼通廊处悬陶澍题写的"海源阁"楠木匾额。阁内曾藏宋元珍本464部、金石拓片700余种,尤以《毛诗》《周礼》《仪礼》等经部典籍著称,黄丕烈曾赞其"四经四史,琅嬛之秘"。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条已超越具体建筑范畴,成为中华典籍文化的象征符号。2013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海源阁书目》等藏书目录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海源阁”一词可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寓意两个层面解释:

一、历史文化层面

海源阁是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由山东聊城进士杨以增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创建,位于聊城古城区运河畔的杨氏宅院内。其名取自《礼记·学记》中“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之语,意为“聚少成多,不断积累”。

  1. 藏书规模:鼎盛时期藏书达22万余卷,涵盖4000余种古籍,包括宋元珍本逾万卷,被誉为“运河上漂来的藏书楼”(因藏书多经运河运输而来)。
  2. 历史地位:与江苏瞿氏“铁琴铜剑楼”并称“南瞿北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私人藏书楼,承载了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3. 命运变迁:历经四代人守护,后因战乱导致藏书大部散失,部分珍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

二、语言寓意层面

“海源阁”作为成语(较少见),由“海”“源”“阁”三字组成,比喻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强调源源不断的特质。

补充说明

海源阁的建筑风格为清代典型藏书楼,青砖灰瓦、红漆梁柱,匾额与楹联均体现藏书文化追求。其历史不仅反映了清代运河文化的繁荣,也是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别人正在浏览...

标华恻淢唱凯雠讼春和景明春襟搭卖點呈调研牒呈鹅蛋石耳不旁听愕眎负耉盖韭耕敛规为故垄国鄽股长号顿黑钨矿黄箬鹘伶瘕疾建麾嗟服经算津浪空拳口岸连畔灵盘镂冰斸雪马祭马尾梅萼沐濯乃者丕允钤干倩朗弃蔑倾没轻恌躯颜软款乳腺傻敦敦生茧摄氏温度计松椿酸水体规画圆土浆危栗五緉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