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藁书的意思、藁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藁书的解释

书体名。《隋书·经籍志一》:“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餘种之势,皆出於上六书,因事生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藁书(又称"草藁书"或"藁草"),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特殊书体,介于草书与行书之间,以自然率意、笔画简省为特征。以下是其详细释义及学术依据:


一、核心定义

藁书指书写草稿时使用的非正式书体,因笔势迅疾、结构简率而得名。其名源于"藁"(草稿)的本义,强调书写时的随意性与实用性。《汉语大词典》定义为:"起草文稿时所用的草率字体,介于行草之间" 。


二、艺术特征

  1. 笔法特征

    笔画多枯笔飞白,行笔迅捷,常见连笔与减省结构。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其"如藁草之纷披",点画间多见锋芒与散锋效果 。

  2. 结构特点

    字形较行书更简,部分偏旁符号化,但较今草规整,保留可识性。清代书论家刘熙载《艺概》指出:"藁书者,草之捷而未尽纵者也" 。


三、历史渊源


四、学术辨析

藁书与相近书体区别如下: |书体 |规范性 |用途 |典型作品 | |----------|------------|----------------|----------------------| | 藁书 | 较低 | 文稿、尺牍 | 《祭侄文稿》 | | 行书 | 较高 | 正式文书 | 《兰亭序》 | | 今草 | 高度符号化 | 艺术创作 | 《书谱》 |


五、现代应用

当代书法创作中,藁书笔法常用于表现率真性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在《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强调其"未完成感的美学价值" 。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姜夔《续书谱》(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刘熙载《艺概·书概》(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张怀瓘《书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5. 台北故宫博物院《颜真卿祭侄文稿研究》(文物出版社)
  6.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藁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中的一种特殊书体,其含义和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以下是综合文献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历史地位
    藁书最初是一种独立的书体,与隶书、行书、草书等并列存在。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汉代教学童的“六体”中包含古文、篆书、隶书等,同时提到藁书作为衍生书体之一。它产生于字体尚未成熟的阶段,通过简化笔画、加快书写速度而形成,具有“快写体”的特点。

  2. 与草书的关系辨析
    唐代以前的草书特指章草,而藁书则是章草形成前的过渡性书体。部分文献(如网络资料)将藁书称为“草书的别称”,但更权威的研究表明,两者在历史时序和书写特征上存在差异:藁书更强调实用性简化,草书则逐渐发展出艺术规范性。

  3. 演变与消亡
    随着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成熟,藁书因功能被替代而逐渐退出日常使用。其简化书写的特点虽影响了后世草书的发展,但作为一种独立书体,藁书在唐代以后已鲜少被提及。

藁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过渡书体,兼具实用性与创造性。需注意区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狭义指汉代快写体,广义可能被泛化为草书代称。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隋书》原文或书法史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挨打阿米巴痢疾白日绣衣悲悼北宿不孕才待材积蚕座柴火钱铛鬲承休沉积炽强春原徂生单口帝桑东山卧根缉共理宫庄旱云呵护鹤植挥袂夹衖铰链角粽家至人说惊镳惊怵津涯眷睐来宜撩吊陵遟乱人耳目露叶媚川都默解摸瞎綮肯气像忍耐力伤缺山雨欲来风满楼畲菑饰行儥慝双符琐甲天烛通穆鼍龙文艺复兴渥洽武汉会战衔灯小酌械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