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称“ 卢姬 ”。相传 三国 魏武帝 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 宋 郭茂倩 题解:“ 卢女 者, 魏武帝 时宫人也,故将军 阴升 之姊。七岁入 汉 宫,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为 尹更生 妻。 梁简文帝 《妾薄命》曰:‘ 卢姬 嫁日晚,非復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唐 张子容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诗:“妙曲逢 卢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诗:“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卢女 。”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卢女”一词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个别资料(如)提到“卢女”作为成语时形容“心机深沉的女子”,但此用法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需谨慎使用。
“卢女”的核心含义围绕历史人物卢姬展开,侧重其音乐才华与晚嫁经历,文学中衍生出对女子命运、艺术修养的隐喻。其他含义多为误用或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卢女》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卢女人,即卢山的女性居民,也可以泛指卢山地区的女性。
《卢女》的拆分部首为女字的女部,总共由8个笔画组成。
《卢女》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来自于山名卢山。卢山位于中国江苏省丰县西北部,是一座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卢山地区素有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美誉,而卢女也成为了代表该地区女性的称谓。
《卢女》的繁体字为盧女。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卢女》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需要参考古代文献或专门的古汉字字典。
1. 卢女们经历了艰辛的劳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这位卢女以其聪明才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卢山、卢山人、卢洪涛。
卢女的近义词有:卢山女子、卢山女性。
卢女的反义词为男子、男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