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钩和钓丝。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而吾方欲秉耒耜於 山阳 ,沉鉤緡於 丹水 ,知其不如古人远矣。”
钩缗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钩”和“缗”两部分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的释义,“钩”本指金属制作的弯曲器具,引申为探取、牵连之义;“缗”原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后衍生出钓线、连贯之意。二字结合后,“钩缗”在古汉语中有两层含义:
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历史研究领域。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12卷“钩部”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版)相关条目。
“钩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与结构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国应璩的《与从弟君苗君胄书》:“吾方欲秉耒耜于山阳,沉钩缗于丹水。”此处“钩缗”与农具“耒耜”并提,表达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综合释义
“钩缗”泛指钓鱼用具,既包含金属材质的钓钩,也包含丝线制成的钓丝,属于古代渔猎文化的常见词汇。在文学语境中,常被用于比喻隐逸或闲适的生活状态。
用法特点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于古籍研究或文言文相关语境,如成语“绵绵缗缗”等亦与之相关。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来源的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等古籍。
白皂笔杆儿敝衣枵腹菜瓜猜衅昌菹车侧郭门道费妒意丰亨焚骨河脣和平鸽禾役萑苻黄目胡遮剌剑服叫条子鵁衔结队爵金爵人靠褥榄香连头搭脑离魂幕从目验能刑披荡迫狭遣辞侨寄法汽锅耆儒硕望铨覈劬勩镕炼入乡问俗塞维勒的理发师三车三条塞聪杀定慑栗赊卖柿蒂史科漱流枕石隋宫所急太阳帽傥莽贪迷谭延无誉仙材险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