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认状的意思、认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认状的解释

(1).认领失物的文书。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三回:“况且这些贜物原是失去的东西,岂有不经官府、不递认状倒在强盗手中私自领回之理?”

(2).旧时擂台比武者所写的承认打死不论的文书。《隋唐演义》第十二回:“如要上去的,本人姓名、乡贯、年庚,设个誓,要写在认状上,见得打死勿论。”

(3).见“ 认保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认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法律文书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为: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诉讼中,当事人承认罪行或事实的书面供词。通常由涉事人亲笔书写并签字画押,作为司法审判的重要凭证。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提及:“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即认状)”。

二、字形与构词解析

三、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宋元时期司法制度中,“认状”属于法定文书。犯人需在认状中明确供述犯罪经过,并签字押印(俗称“画押”)。此文书与诉状、判状共同构成案件卷宗,见于《元典章·刑部》等史料记载。

四、现代演变与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被“供词”“自白书”等替代,但仍保留于古典文学与历史研究领域,作为特定司法文化的语言遗存。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条目“认状”。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条目“状”及司法文书类释义。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司法文书相关术语演变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认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1.认领失物的文书

指古代用于确认失物归属的正式文件。例如,清代李渔在《闻过楼》中提到,失物需经官府备案并递交认状才能合法领回。

2.擂台比武的生死状

古代比武擂台中,参与者需签署的免责文书,声明“打死不论”。如《隋唐演义》第十二回描述,比武前需在认状上写明姓名、籍贯、年龄及誓言,以表明自愿承担风险。

3.认保状

这一用法较少见,通常与担保或保人相关,具体形式需参考“认保状”词条。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别字秉枹不外残废唱酬抽换纯阴黨植大水电化腐蚀钓采断察風磴奉顺夫家卦文海警海通合见驾到进草九阍虎豹鞙丝开河勘误磕硼口中虱揆衡离背鸾鹤舆鸾交麻苇媒諓面折人过妙异某舍姆师辟佛叵信千儿八百轻愆穷荒绝徼穷览邱阿沈定生来死去授方守符双凤税契银属员死巴讨测投兵椀脱僞朝纬纱渥沃物师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