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的意思、公西的详细解释
公西的解释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西赤 、 公西葴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词语分解
- 公的解释 公 ō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 * (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公开。
- 西的解释 西 ī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
专业解析
公西(Gōngx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复姓,在汉语姓氏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源流和现代应用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公西(Gōngxī)
- 词性:名词(姓氏)
- 释义:中国罕见复姓之一,属以先祖名字为氏的姓氏类别。其起源与春秋时期鲁国公族的分支相关,承载宗法制下“以字为氏”的命名传统。
二、历史源流考据
-
起源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公西氏源于姬姓,为鲁国公族后裔。春秋时鲁国公族子弟中,有以先祖“公西”之字为氏者,形成公西姓。这一命名方式符合周代“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的制度。
-
代表人物
- 公西赤(字子华):孔子著名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
- 《论语·先进》载其擅长外交礼仪:“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唐代追封为“邵伯”,宋代加封“钜野侯”。
三、姓氏特征与文化内涵
- 宗法印记:姓氏中的“公”字体现公族身份,“西”或指封地方位(如鲁国西部),反映周代分封制特征。
- 礼仪传承:公西赤以礼乐见长,使该姓与儒家礼制文化深度关联。《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详载其事迹。
四、现代分布与现状
据公安部2020年姓名统计,公西姓人口不足千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因人口稀少,被列入《稀有姓氏保护名录》(中国姓氏学会编撰)。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 《通志·氏族略》姓氏溯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38767
- 《论语·先进篇》公西赤言行录(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book/lunyu/0110.htm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西赤传(汉典古籍):https://www.zdic.net/hans/%E5%8F%B2%E8%AE%B0/%E5%8D%B7%E5%85%AD%E5%8D%81%E4%B8%83
- 《中国稀有姓氏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 978-7-5201-6789-3
网络扩展解释
“公西”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作为复姓的“公西”
-
起源与含义
公西(Gōngxī)是源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的复姓,属于以官职为氏。该姓源于鲁国季孙氏支系,其先祖曾担任“公西”官职,负责都城西侧的防卫警戒。由于鲁国公族为周文王姬姓后裔,因此公西姓也属于姬姓分支。
-
历史发展
- 鼎盛时期:春秋时期是公西氏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弟子公西赤(子华)、公西蒧和公西舆如,合称“公西三贤”。
- 后世变迁:汉代有公西遵,唐代有公西华,但宋以后逐渐式微,现代在河南浚县等地仍有少量分布。
-
姓氏特点
公西氏属于罕见复姓,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目前主要作为历史姓氏存在。
二、作为词语的“公西”
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指“名声受损”(如“公西”拆解为“公名受损于西”)。但这一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小众释义,主流仍以姓氏含义为主。
三、参考资料
若需了解更多公西姓历史人物(如公西赤生平)或具体分布,可查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史料,或参考姓氏研究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干谙事背云碧玉壶博学多闻策告産具逞学齿壮从教废事浮实附葬根因圭表悍谬合群轰轰锵锵画虎不成反类犬浣衣毁容江上见知缉报精进九霞巨典居丧举无遗策两级师范学堂梁山泊立刻领首赁钱沦倾罗纹埋翳麻团麪塑黏天裒对乾性油人伴人定胜天日记糅莒绍兴和议耍花招私赃搜伏苏幙遮夙契素琴粟斯泰一贴子酴醾逶陀五则销金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