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品行不端,轻薄无行。《后汉书·靖王政传》:“ 政 淫欲薄行。后 中山简王 薨, 政 诣 中山 会葬,私取 简王 姬 徐妃 ,又盗迎掖庭出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郭象 者,为人薄行,有儁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听罢,道:‘世间有此薄行之妇!官府不知,乃使鬼来求申,有愧民牧矣。’”
(2).指男子薄情,负心。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风流之士,共感 玉 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徧》:“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挺之 薄其妻而爱其子。 严武 年八岁,询其母曰:‘大人常厚 玄英 (原注: 挺之 妾也),未尝慰省阿母,何至于斯乎?’母曰:‘……汝父薄行,嫌吾寝陋。’”
"薄行"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权威辞书考证:
一、本义指"品行轻薄" 《汉语大词典》释为"品行不端,轻薄无德",常作书面贬义表述。如《世说新语》记载"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谓其薄行。』"此处即批评品行不端之意。
二、引申为文人自谦用语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该词在明清文人尺牍中演变为自谦词,类似"拙作""鄙见"的用法。如明代袁宏道《与友人书》写道:"薄行三章,聊表寸心",此处"薄行"指代自己所作诗文,含谦逊意味。
该词的语义演变印证了汉语词汇"贬义向谦辞转化"的语言现象,类似"贱内""犬子"等称谓的演化路径。现代汉语中第一种用法多见于文献研究,第二种用法随着传统书信体式微而逐渐罕见。
“薄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薄行”指行为轻浮、品行不端,尤其形容不负责任或道德缺失的表现。例如:
发音与结构
行为表现
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不同发音的演变,可参考(汉典)、(《霍小玉传》分析)等来源。
白翁宝舶驳斥参究超逾喘月辞歇麤言大赉到三不着两烦酲盖然论骨都侯横楣化化揘觱昏诐践跻角觡警阙咎害科订颏颔科名人款关连串沴孽冥虚冥资耐辛苦内记名内祭祀年纪骈邻譬方破壳千刀万剐清恪驱拥容假鋭逸收缩太平无事汤火桃源客腾根帖墨听房痛勦穷追菟丝瓦楞纸望空违才味尘未了缃素相台孝治徙边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