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浅黄色的绢帛。古时多用以书写。《隋书·经籍志一》:“大凡四部合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但録题及言,盛以縹囊,书用緗素。”
(2).指书卷、书籍。《梁书·昭明太子统传》:“遍该緗素,殫极丘坟。”《北史·高道穆传》:“秘书图籍及典书緗素,多致零落,可令 道穆 总集帐目,并牒儒学之士,编比次第。”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夫以敌国相讎,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緗素,难为妄説。”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八:“旧史堆緗素,新经録洞玄。”
缃素(xiāng sù)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本义解析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缃"指浅黄色丝织品,"素"为未染色的生绢,二字合称特指淡黄色书卷用帛。古代文献《释名·释采帛》记载"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印证其色彩特征。
引申指代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自南北朝起成为典籍代称,如《梁书》"缃素之文"即指珍贵文献。唐代李峤《书》诗"绿帙缃芸简,青袍草色连"中,缃素与竹简对仗,凸显其载体属性。
文化内涵
《中国书史》强调缃素承载着古代"青简著文,缃帛记事"的文献传承体系,其淡雅色泽符合儒家"文质彬彬"的审美追求。这种材质特性使其成为文人雅士著述的首选载体。
使用示例
宋代文人笔记《云麓漫钞》载"秘阁缃素,皆先贤手迹",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缃素流传,弥足珍贵",均体现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地位。
“缃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词义
“缃”指浅黄色,“素”指白色。两者原指古代用于书写的两种丝织品颜色。因古人常将文字书写于浅黄色或白色的绢帛上,故合称“缃素”代指书籍、书卷。例如《北史·高道穆传》记载:“秘书图籍及典书缃素,多致零落”,此处即用“缃素”指代典籍。
引申含义
字义分解
历史用例
除《北史》外,其他文献中“缃素”多用于形容藏书或文化传承,如“缃绮为下裙”(引《汉乐府》),可见其与古代文教活动的关联。
“缃素”既指具体的书写材料,又因文化象征成为典籍的代称,体现了汉字通过材质颜色表达抽象概念的特色。
冰上曲棍球不实诞略打早得兼电磁感应典将帝国州大厦定礼惇厚二关豪牦不伐,将用斧柯滑车欢溜溜幻渺甲父交摈加派积草池解黏去缚鸡口金殿鲸工船积钱系绳鸡豚开端开口见心刊削賫志以殁览核冷金廉靖令尊落汤螃蟹眉膴门奖绵绵瓜瓞密密搓搓明眎情势清恙邱索肉角如履薄冰洒鞋沈藴时出衰絶庶妾岁杪滔瀁提包汀濙推激外嬖妄诛完护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