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载珍宝的船。古代多指从事海外贸易的船舶。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宝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宝舶(拼音:bǎo bó)指装载珍宝的船舶,古代多用于指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型商船。这一词汇常见于唐代文献,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
词义拆解
历史背景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商船常携带丝绸、瓷器、香料等贵重商品进行跨国贸易,“宝舶”一词即源于此背景。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中写道:“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生动描绘了海上商船云集的景象。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释义、文学引用及历史背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经济史相关文献。
宝舶(bǎo bó),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宝贵的船只。宝舶一词一般用于形容价值高昂的船只,可以是珍藏品或贵重货物的运输工具。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宝舶这个词的部首是宀(mián)和舟(zhōu),分别代表“宀”是指屋顶,表示遮蔽,象征着宝贵的东西;“舟”是指船,代表水行工具。宝舶这个词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字宝舶源自于古代汉语,范文正公所著《太素识略·海道》:“宜张劭之著述,凡补馀能遗,子云循注于圣藏。”在繁体字中,宝舶则是「寶舶」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宝舶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字形如何,它的含义都是指珍贵的船只。
例句1. 这艘宝舶载满了珍宝,前往遥远的国家。
2. 经过精心保养,古代宝舶的木材依然坚固耐用。
组词宝舶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宝舶珍宝、宝舶航线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宝舶的近义词包括“宝船”、“贵船”。而宝舶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