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徙边的意思、徙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徙边的解释

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汉书·陈汤传》:“ 汤 前有讨 郅支单于 功,其免 汤 为庶人,徙边。”《后汉书·安帝纪》:“乙亥,詔自 建初 以来,诸祅言它过坐徙边者,各归本郡,其没入官为奴婢者,免为庶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徙边是中国古代刑罚制度中的一种流放形式,指将罪犯强制迁移至边远地区戍守或服劳役。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汉书·武帝纪》记载“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体现了通过迁徙控制地方势力的政治意图。

从刑罚性质分析,徙边具有三重功能:其一为实边戍防,解决边境驻军不足问题;其二属身份降等,通过地理隔离实现“屏之远方,终身不齿”的社会惩戒效果;其三包含劳动改造,罪犯常需参与修筑长城、屯田等苦役。《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八年诏书“其大逆无道者,徙边戍”,说明该刑多适用于重罪犯。

该制度演变呈现三个特征:汉代主要针对贵族与豪强,魏晋时期扩展至普通刑事犯,至唐代则细化为“流二千里”“流三千里”等分级体系。宋元以后逐渐被充军制度取代,但边疆开发的政治需求始终贯穿其中。

网络扩展解释

“徙边”是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核心含义及背景:

一、基本含义

指将犯人流放至边境地区服劳役,属于古代刑罚的一种。该词由“迁徙”和“边境”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迁移到边疆地带。

二、历史背景

  1. 刑罚性质
    自秦汉至元明清,历代法典均将“徙边”纳入“流刑”体系,适用于罪行较重但不必处死的犯人。例如《汉书》记载名将陈汤因罪被“免为庶人,徙边”。

  2. 实施方式
    犯人不仅被强制迁移,还需承担戍边、垦荒等劳役,常伴随家属连坐,如东汉永康年间有“妻子皆徙边”的记载。

三、使用场景

四、特殊情形

少数情况下,“徙边”也指百姓为避难或谋生自发迁往边疆,但此用法在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

如需查阅具体案例或完整历史脉络,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原始史料,或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获取词义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公馆褒扬避株鸟不拘一格草标儿岔曲察言观色穿房过屋楮钱辞证琱镂斗韵顿然遁志多奇方足费情废人浮宂刚性核桃虫红绣鞋帍裱蛟眉计料磕撞狂简来电烂好人鸾凰銮迾猛利免疫性密固迷迷末光溺口凝烟懦薄平步切刻冉季镕匠融汰瑟汩伤身神符施衿结褵説明书四周缩项鱼讨信特绝惟城威惠无肠公子污泥险不萧何洗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