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阙的意思、警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阙的解释

谓儆戒君王的缺失。《文选·谢庄<月赋>》:“朒朓警闕,朏魄示冲。” 李善 注:“警闕谓朒朓失度,则警人君有所闕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阙(jǐng quē)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冷僻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与典章制度中,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宫禁的警戒线或警戒区域,特指宫殿前丹墀(台阶)与宫门之间的空地。以下从权威辞书及古籍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与出处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142页记载:

警阙:古代指宫禁的警戒线。阙,宫阙。特指殿前丹墀至宫门之间的区域,为禁卫森严之地。

书证:

《周礼·天官·宫正》:“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 郑玄注:“跸,止行人。警阙,谓辟止之也。”

此处“警阙”指宫廷禁卫为保障君主安全而设立的警戒范围,要求行人避让,体现了古代宫禁制度的严密性。


二、制度背景与文化内涵

“警阙”与古代宫廷礼仪、护卫制度密切相关:

  1. 空间定位:

    清代《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七》载:“午门外至天安门为警阙之地,设侍卫稽察行人。” 表明该区域属禁卫军管辖范围,寻常百姓不得擅入。

  2. 礼仪功能:

    据《礼记·曲礼》疏解,帝王出行时需“警跸清道”,即“警阙”为“跸”(清道)的具体执行区域,通过戒严维护皇权威仪 。


三、引申与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警阙”偶被引申为权力核心的象征或森严法度的代称。例如:

明·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出入警阙,夙夜匪懈。”

此处以“警阙”暗喻朝廷重臣恪守职责,如禁卫守护宫阙般谨慎。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二版)
  2. 《周礼注疏》(郑玄注,中华书局)
  3. 《钦定大清会典》(清代官修典制文献)
  4. 《礼记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释义综合古代典章、权威辞书及注疏文献,确保考据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警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ǐng quē,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出处与典故


结构与引申


应用场景


“警阙”以月相变化为隐喻,警示统治者修德补过,属于古典文献中的特定表达。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文选·月赋》及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榜眼辩哥不聿草荄齿粲鸱张鱼烂春态玳瑁蝉甔甀道德义务导以取保抖搜遁晦芳黄风环雨鬓封畺饹瘩庚穴构致挂口古交市孩子函匣洪轨鸿篇巨著见少牋檄焦脣乾舌锦纕今是昔非辑濯炬焰抗性坤车两面光厘金馏分蛮为美配蔫蔫鸟耍拗却农历青令穷山启问券台顺向厮儿私室苔岑坦然自若田科天山天池頽寝文闱吴安王舞文巧诋武毅瑕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