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洁恭谨。《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离羣寡儔。”《南史·梁吴平侯景传》:“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旧唐书·郑善果传》:“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殉国。”
“清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廉洁恭谨,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为官作风。以下是详细解释:
多用于描述官员或士大夫的操守,强调廉洁自律与恭谨守职的双重品质,常见于史书、人物评述等正式语境。
近义词:清廉、廉洁、克己奉公;
反义词:贪腐、渎职、徇私舞弊。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如《三国志》《南史》)。
《清恪》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清廉和恪守。这个词语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的含义。
《清恪》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水”(氵),右边的部首是“心”(忄)。整个词语共有11个笔画。
《清恪》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清”一词是指清澈、明亮,同时也指言行正直、干净;“恪”一词则表示遵守、恪守。合起来,《清恪》表示遵守清廉的准则,坚守高尚的品德。
《清恪》的繁体字为「清恪」。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清恪》可以写作「淸恪」或「淸慤」,其中「淸」和「清」是同义字。
1. 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清恪的作风和高尚的品德。
2. 公务员应该恪守清廉的原则,不受任何************的影响。
1. 清白:诚实守信,没有犯罪或不道德行为。
2. 恪守:坚守、遵守。
1. 正直:诚实、直率、不偏不倚。
2. 廉洁:廉正、不贪污。
1. 腐败:不诚实、贪污、腐化。
2. 放纵:任意、随心所欲、不拘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