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胁息的意思、胁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胁息的解释

亦作“脇息”。1.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 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 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

(2).表示悲伤。《文选·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 李善 注:“并悲伤貌。胁息,缩气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胁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xī(繁体写作“脅息”),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敛缩气息
    指屏住呼吸、收敛气息的动作,常见于因恐惧或紧张而不敢大声喘气的情景。例如《墨子·兼爱中》提到楚灵王的大臣为迎合其喜好,节食束腰时“胁息然后带”。

  2. 情感表达

    • 表示恐惧:形容因极度害怕而不敢呼吸,如《汉书·严延年传》中“豪彊胁息,野无行盗”。
    • 表示悲伤:如《高唐赋》中“胁息增欷”描述因悲痛而抽泣。

二、出处与例句

  1. 历史文献

    • 《墨子·兼爱中》:“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描述大臣因节食虚弱需屏息束腰。
    •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形容行路艰险时屏息惊叹。
  2.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屏息”“敛气”,反义词如“舒气”“畅息”。


三、总结

“胁息”既可指生理上的屏息动作,也用于刻画恐惧、悲伤等情绪,常见于古典文学与史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恐惧时多与“股战”(双腿发抖)并用,悲伤时则与“增欷”(抽泣)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胁息》?

《胁息》是一个表示呼吸困难、窒息感的词汇。它可以用来形容身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压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胁息》是由“⺡”部和“息”字组成。部首“⺡”表示肉,而“息”字表示呼吸。

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胁息》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也广泛使用。

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脅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胁息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将其写作「脇悉」或「脇息」。

例句

1. 他心情沉重,喘不过气来,感到胁息。

2. 经过激烈的运动,他的身体开始出现胁息的症状。

组词

1. 胁迫:指对他人施加压力或威胁。

2. 呼吸:指吸取空气进入肺部。

3. 窒息:指突然失去呼吸能力,无法正常进行呼吸。

近义词

1. 闷闷不乐:指情绪低沉,没有精神。

2. 呼吸困难:指感到呼吸不畅,吸气困难。

反义词

1. 畅快:指心情舒畅,呼吸顺畅。

2. 轻松:指无忧无虑,心情轻快。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娇辨复蔽贤猜隙铲运车钞引橙子絺葛驰駈痴顽楚縠椿庭出跳到处碰壁道德意识打圈独断独行飞穰龟印旱莲曷鼻鹖鸡恒交合爪红情绿意哗歡荒淫解祸警慎啾嚄聚义孔父冷嘲丽富临难不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鹠鷅猛捷谬然闹唤般逸襁至钳网清飙轻举绝俗凄如取予软火纔然神态石刻树君四停八当铜陌途路瓦缸吴绵无员献世宝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