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 晋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梁书·元帝纪》:“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则晨离夺暉,龙骑蔽野,则平原掩色。” 唐 张说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诚师旅,誓在尽敌,以报前讎。”
“躬擐甲胄”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描述其亲自率军征战的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军事史研究(来源:)。
《躬擐甲胄》是一个成语,意为亲自穿上盔甲战斗,比喻亲身投身到艰苦的工作或战斗中。
《躬擐甲胄》的拆分部首为身、手、矛、胆,其中身部为9画、手部为4画、矛部为5画、胆部为9画。
《躬擐甲胄》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是“夫以齐衅者,犹身以胄也”。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勇往直前,勇敢面对困难和艰险。
《躬擐甲胄》的繁体字为「躬擐甲胄」。
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躬擐甲胄》一词在古代的写法和现代基本一致。
1.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总是躬擐甲胄,为保护人民而奋斗。
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应该勇敢地躬擐甲胄,迎接挑战。
躬身、擐甲、甲胄
身着军装、奋勇担当、亲力亲为
远离困难、逃避现实、放弃担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