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梅花瓣与白米、雪水煮成的粥。 宋 林洪 《山家清供·梅粥》:“扫落梅英拣浄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杨诚斋 诗曰:‘纔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蕋收将熬粥喫,落英仍好当香烧。’”
梅粥是中国古代一种以梅花为主要原料的特色饮食,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梅粥指用梅花瓣与白米、雪水熬煮而成的粥品,常见于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记录中。据《山家清供》记载,需采集洁净梅花瓣,用雪水与白米同煮,待粥熟后加入花瓣稍煮即可。
中医认为梅花粥有舒肝理气、健脾开胃之效,可缓解肝胃气痛、梅核气等症状。现代《药粥疗法》建议每日分两次空腹食用,3-5天为一疗程。
早期文献如《山家清供》侧重饮食美学,明清医书则逐渐发展其药用功能,形成「食药同源」的文化特征。
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更多作为传统文化意象出现在诗词赏析或养生领域。
“梅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梅”和“粥”。梅指的是一种果树和水果,粥指的是一种由谷物煮熟的稀粥。因此,“梅粥”可以理解为用梅果煮制而成的粥。
梅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11。粥的部首是米,笔画数为13。
梅粥是中国传统的一道糖水甜品,在古代的文献中就有提及。梅子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常常用于制作酒、糕点和糖水。梅粥在夏季可作为一种解暑消暑的食品,它既清凉爽口,又有益健康。
梅粥的繁体字为「梅粥」,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梅的字形与现代相似,粥的字形略有差异。
1. 暑日里,喝一碗凉爽的梅粥,十分解渴。
2. 奶奶经常在夏天给我们煮梅粥,味道非常好。
1. 梅汁:从梅子中榨取的汁液。
2. 粥汤:由谷物或其他食材煮制而成的稀汤。
3. 梅酒:以梅子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
近义词:梅子糖水
反义词:粥梅(字序颠倒,指的是梅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