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虚伪浮薄。《新唐书·李逢吉传》:“因以恩爵动诡薄者,更相挻以詆伤 度 。”《金史·彀英传》:“ 上京 王业所起,风俗日趋诡薄,宗室聚居,号为难治。”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义山 盖负才傲兀,抑塞於钩党之祸;而传所云放利偷合,诡薄无行者,非其实也。”
(2).奇巧浮华。《清史稿·文苑传一·丁炜》:“故其为诗,力追三 唐 、 汉 、 魏 ,无诡薄之失。”
“诡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ǐ báo,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及用法:
虚伪浮薄
指人的品行或社会风气虚伪、轻浮且缺乏真诚。
奇巧浮华
形容事物或文风追求奇异精巧而流于表面华丽。
需注意,该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人性或文风)。
《诡薄》一词是指某种神秘难以捉摸、看不透底的状态或性格特点。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诡异、微妙或不可理解的性格或行为。
根据《康熙字典》的分类,诡的拆分部首是言,共包含7个笔画;薄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头),共包含16个笔画。
诡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诡的本义是指不正当、邪恶,而薄的本义是指瘦弱、脆弱。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表示某种神秘而脆弱的特质。
在繁体字中,诡用「詭」字表示,薄则使用「薄」字表示。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根据古代《说文解字》的记载,诡的古汉字写法为「癸十」,即由癸和十两个部分组成;薄的古汉字写法为「艹句木」,即由草字头、句和木三个部分组成。
1. 他的行为举止诡薄,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正意图。
2. 这个地方有着一种诡薄的气氛,让人不敢靠近。
1. 诡计:指用来迷惑或欺骗他人的计谋。
2. 卑薄:形容人的品德低下、卑鄙可耻。
1. 神秘:指不容易被人理解、了解或解释的。
2. 莫测:形容人或事物难以预测或捉摸。
正直:指人品端正,诚实守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