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逼下的意思、逼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逼下的解释

谓由于在高位者生活俭朴,对下属产生一种压力。 北齐 魏收 《北齐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凝华生白,经歷岁年,不翦茅茨,事颇逼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卑则逼下,僭则犯上。”


谓使下属感到为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叔孙敖 相 楚 ,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偪下。”《礼记·杂记下》:“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新唐书·李义琰传》:“凡仕为丞尉,且营第舍,兄位高,安可偪下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逼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高位者因俭朴对下属形成压力
    指身居高位的人因生活节俭朴素,使下属感受到压力,不敢奢靡或必须效仿。例如:北齐魏收在诏书中提到“不翦茅茨,事颇逼下”,唐代郑棨也记载“卑则逼下,僭则犯上”,均指上位者的简朴作风对下属的约束作用。

  2. 使下属感到为难
    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叔孙敖相楚”的故事,描述上位者过于严苛或节俭,导致下属难以应对。


二、用法与文献记载


三、延伸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北齐书》《韩非子》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逼下(bī xià)这个词是指被逼迫到一种极端境地或极限状态的概念。下面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以及它的来源和其他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逼下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是“逼”(bī),由辶部和畚字旁组成,辶部表示走的意思,畚字旁表示烦扰的意思;第二个字是“下”(xià),由一横一竖两个笔画组成。 来源: 逼下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古代汉语,用来描述人们在面临极大压力或困境时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或行动的情况。 繁体字: 逼下这个词的繁体字写法为「逼下」,字形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时使用了繁体字的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逼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部首是辵,右边写有一个用于声调标记的决字旁,表示“走”。而下字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在困境中我们必须逼下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2. 当时的情况变得无法承受,他不得不逼下了最后一步。 组词: 逼上梁山、逼近、逼迫、逼问、逼视等。 近义词: 逼近、逼迫、迫近、逼近、苦逼等。 反义词: 舒展、解脱、宽慰等。 希望以上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