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碓的意思、地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碓的解释

即碓。舂米用具。 宋 苏轼 《豆粥》诗:“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缾煮豆软如酥。” 宋 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碓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一种利用水力或人力驱动的舂米工具,属于古代粮食加工器械的范畴。其核心构件包括石臼、木碓头及传动装置,通常固定于地面或河岸,通过杠杆原理将重力势能转化为舂击力,用于脱去稻谷外壳或粉碎谷物。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地”强调器械的固定性,区别于手提式舂具;“碓”本义为《说文解字》所载“舂器也”,特指通过机械装置实现连续舂击功能的设备。汉代《桓子新论》已有“役水而舂,其利百倍”的记载,印证了此类器械在粮食规模化加工中的历史地位。

该器具在宋元时期发展为成熟的水碓体系,明代《天工开物·粹精》详细描绘了其联动装置:“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设臼交受米也。”这种装置通过水轮带动凸轮机构,使多个碓头交替工作,提升加工效率约十倍。其技术原理被现代机械学视为早期自动化生产的雏形。

网络扩展解释

“地碓”是古代一种以人力驱动的舂米工具,由石块或木石结构制成,通过脚踏或人力操作进行谷物脱壳或磨碎。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地碓即传统碓具,主要用于舂米、脱壳等农事活动。其结构通常包含石臼和脚踏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将人力转化为重力冲击力,以加工粮食。

  2. 历史与文学记载
    在宋代诗词中多次出现,例如:

    • 苏轼《豆粥》诗:“地碓舂秔光似玉”,形容用碓舂出的米粒晶莹如玉;
    •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描绘“地碓声中昼掩门”,反映古代农村生活中碓具的使用场景。
  3. 功能与操作
    通过脚踏驱动上方的碓头(石锤),使其反复起落砸击石臼中的谷物,完成脱壳或粉碎工序。这种工具体现了古代劳动智慧,尤其适用于无水力条件的地区。

  4.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的精神,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典籍,更多为现代语境下的衍生解读。

建议结合《汉典》《诗词古文网》等来源进一步了解其具体结构与历史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比推力博证城市社会学臣极呆容搭裢道意打弯盯防对准恩辉儿童片犯害膏沐功程共手光扬官赏鲑冠皇娥化迁见人矫介佳致金狄济世锯梁隽逸开国功臣开荒剑瞰瑕伺隙科斗字空退蜡泪劳烈连裌连任僚列昽咙门梱末用莫展一筹披决瓶伙铅玻璃峭论鲠议轻卒秋深桑弧蒿矢色样捎星贳患失控试探锁鍊天不转地转庭合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