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宫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起层楼于东北隅, 晋 宫阁名曰 金墉 ,有 崇天堂 ,即此地。” 隋 卢思道 《卢纪室诔》:“余慕大隐,子惟陆沉;等趋宫阁,竝缀衣簪。” 唐 储光羲 《群鸦咏》:“河低宫阁深,灯隐鼓鐘曙。”《宋史·贾黄中传》:“得金宝数十匱,计直数百万,乃 李氏 宫阁中遗物也。”
“宫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宫殿”,但在不同语境中可延伸出更丰富的文化意涵。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宫阁指古代帝王或贵族居住的宫殿建筑群,包含宫殿、楼阁等建筑形式。例如《宋史·贾黄中传》提到“李氏宫阁中遗物”,即指前朝宫殿中的物品。
历史文献中的引用
建筑与文化象征
宫阁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如所述,宫殿用于帝王理政,阁楼则存放重要文书,二者共同构成古代皇权的空间载体。
延伸比喻与用法
该词可比喻华丽壮观的建筑或场所,例如“少年宫”“文化宫”等现代文化场所的命名,亦延续了“宫”字的高贵意象(参考对“宫”的解析)。
与“宫”字的关联
“宫”在汉语中本义为房屋,后特指帝王居所,并衍生出神话居所(如“龙宫”)、天文概念(黄道十二宫)等含义,进一步丰富了“宫阁”的文化层次。
“宫阁”一词兼具历史实指与文学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水经注》《宋史》等文献来源。
宫阁是一个表示建筑物的词语,一般指的是皇宫中的大厦和亭台楼阁。宫阁通常是由精美的木材、彩绘、瓦片等建筑材料构成,具有华丽的外观和豪华的内饰。
宫阁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宀(宇宙)和阝(阜部)。
宫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宀(3画)和工(3画)。
阁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阝(2画)和口(3画)。
宫阁的词源自古代汉语,是由两个独立的词汇合成而成的。宫指的是皇宫或宫殿,阁指的是楼阁或亭台。
宫阁的繁体字为「宮閣」。
在古代,「宫阁」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比如《康熙字典》收录的写法是「宮閣」,而《说文解字》则收录的写法是「宮阁」。
1. 皇帝常常在宫阁里接见文武百官。
2. 这座宫阁建筑风格独特,受到许多游客的欢迎。
1. 宫殿: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建筑物。
2. 亭台楼阁:指各种供人游览、休憩和观赏的建筑物。
1. 殿堂:用于指具有高贵气派的大型建筑物。
2. 高楼大厦:形容高大、雄伟的建筑物。
1. 茅舍:指简陋的小木屋或民居。
2. 草棚:用草、树枝等搭建的简易棚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