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clamation mark] 感叹号
即感叹号。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三:“须要强调的字,必须设法特别指出--或用粗笔……或在句尾加惊叹号疑问号等等。”《花城》1981年第6期:“别说了!放下来!都是你!三个惊叹号像三枚炸6*弹。”参见“ 感叹号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惊叹号汉语 快速查询。
惊叹号(!)是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承载强烈的感情色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其形态为“小圆圈下加实心点”,书面表达时需占据一个汉字的位置。
在语法功能上,惊叹号常见于三类语境:一是直接抒发情感,例如“这座山真高啊!”;二是表达祈使语气,如“请勿吸烟!”;三是用于反问句强化情绪,例如“你难道不知道吗!”。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特别规定,多重感叹句叠加使用时不宜超过三个惊叹号,避免影响书面表达的规范性。
从历史演变角度考察,该符号最早可追溯至1897年清末学者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提出的“慨叹之号”概念,经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定名为“惊叹号”,成为现代汉语书面语不可或缺的情感载体。
惊叹号(又称感叹号、叹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主要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语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用途
惊叹号“!”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感叹、惊讶、愤怒、喜悦、命令等强烈情感。例如:“这场演出太精彩了!”
适用场景
历史与符号来源
符号“!”可能源自拉丁语“io”(表达喜悦),后演变为字母“i”置于句号之上。
注意事项
与问号结合的特殊用法
在疑问与感叹交织时,可叠加使用“⁉️”(问号在前,惊叹号在后),表示质疑或难以置信,如“你居然忘了⁉️”。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汉典、爱问教育等来源。
百行白鸦褒扬备荒闭固参处超古冠今诚县粗粮丁字步朵罗儿媳妇儿二仲封羊概平构媒骨朵归咎于果粉寒栗子和丘洪纷鸿祉黄梁美梦虎超龙骧见讽艰急峻网渴雨蜡查乐得量议利舌胪呼马蚁草没脚螃蟹绵羽民国辇从炮火陪鳃盆盎片语婆罗门咒泣荆磬师挼曲子汝穴风三巴商民神婆暑絺水手私箧思咏通轮毋将见世面霄渊啸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