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齿屐的意思、高齿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齿屐的解释

高齿木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燻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簷车,跟高齿屐,坐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於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卢文弨 注:“自 晋 以来,士大夫多喜著屐,虽无雨亦著之。下有齿。 谢安 因喜,过户限,不觉屐折齿,是在家亦著也。旧齿露卯,则当如今之钉鞋,方可露卯。 晋 泰元 中不復彻。今之屐下有两方木,则亦不能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齿屐,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木底鞋履,其名称直接反映了其形制特点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形制

  1. 字义解析

    • 高齿:指鞋底安装的齿状木条显著高于普通木屐。《汉语大词典》释“齿”为“屐下高而尖的部分”,强调其高度特征。
    • 屐(jī):《说文解字》注为“履也”,特指木底有齿的鞋子,区别于布帛所制鞋履。
  2. 结构特征

    高齿屐以木板为底,前后各装一齿(或双齿),齿高可达数寸(约7-10厘米)。其设计既防泥水溅污,又通过抬高足底适应湿滑地形,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

二、历史源流与文化符号

  1. 魏晋南北朝盛行

    高齿屐在六朝时期成为士族风尚。据《晋书·五行志》载,贵族子弟“好服高齿屐”,是身份与闲适生活的象征。

    《世说新语》 中谢灵运“脚著高齿屐”登山探幽的记载,更将其与名士风雅关联。

  2. 性别与功能分化

    • 男性:多用于登山、游历,齿高利于防滑。
    • 女性:唐代出现漆绘装饰的高齿屐,如《旧唐书》提及宫廷女子“著高齿屐”,体现女性审美对实用器的改造。

三、文化意象与文学表达

  1. 隐逸与超脱

    高齿屐在诗词中常寄托出世情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脚著谢公屐”隐喻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成为经典意象。

  2. 时代变迁的缩影

    宋代以后,高齿屐逐渐被软底鞋取代。沈括《梦溪笔谈》指出其“不便疾行”,反映生活实用性与社会审美的演变。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高齿屐是古代中国一种带有高齿的木制鞋履,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1. 形制特征

    • 鞋底装有前后两齿,齿高约6-8厘米,材质多为桐木或桑木。
    •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其形制可能源自汉代双歧履,鞋头有上耸的齿状装饰,而非传统高底木屐。
  2. 使用场景

    • 魏晋名士常穿于日常和宴会,如《颜氏家训》记载梁朝贵族子弟“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体现当时奢靡之风。
    • 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雨天防滑,晴天则为身份象征。
  3. 文化意义

    • 与“麈尾”“宽袍”共同构成魏晋风度的标志性元素,反映士族阶层对飘逸洒脱形象的追求。
    • 谢安“折屐齿”典故更将其与名士气度相关联,成为文人雅士的文化符号。

注:具体样式可参考《斲琴图》等古代绘画,更多文献记载详见《颜氏家训》《晋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丽舍宫案覆八要兵牌卜巧彩燕藏光裳衣次丁葱昽厎定帝坟谛号对年耳食之言恶行风宿水餐浮采附致刚忌感佩更絃易辙公共建筑刮刬寒烬禾茇黑溜溜弘敞宏迈缣楮界会禁囿金玉昆九符决斗夸张猡猡麦麨买服面桶媥姺平洒嵰岭清新俊逸鹊石敺略衢肆辱贶神碑释释天王统贯徒语挽强嵬崿诿混象郎相像嫺静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