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旦的意思、公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旦的解释

指 周公 旦 。 汉 王粲 《从军》诗:“昔人从 公旦 ,一徂輒三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故《周官》非肇制於 公旦 ,父子积思,以成斯业,信其勤精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指向性的专称,主要代指周代重要政治家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尊称为“周公”或“公旦”。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其名常见于儒家经典及史书,例如《尚书》的《大诰》《康诰》等篇目均与其政治活动相关。

从构词角度分析,“公”为古代对贵族或尊长男子的敬称,含“尊贵”“公正”之义;“旦”为象形字,本义指日出时分,后用作人名。二者组合成专名后,特指周公旦,体现其在周代礼乐制度建立中的核心地位。例如《论语·述而》引孔子言:“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此处“周公”即公旦,侧面印证其文化象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公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日常口语使用频率较低。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中“周公”词条,或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

“公旦”是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公旦”特指周公旦(即周朝政治家周公),是古代文献中对其的尊称。周公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辅佐成王、制定礼乐制度而闻名。

  2. 构词分析

    • 公:古代对尊长或地位高者的敬称,如“周公”;
    • 旦:指周公之名“旦”,合称“公旦”以表尊崇。

二、历史与文学引用

  1. 历史背景
    周公旦是周代重要人物,以《周礼》的制作者著称,其政治思想对儒家文化影响深远。

  2. 文学作品中的引用

    • 汉代王粲《从军诗》:“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意为古人追随周公旦,一去多年),体现其历史地位。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赞其“多材”,强调其文化贡献。

三、其他关联信息

“公旦”在现代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语境,非日常用语。部分文献中可能作为人名使用(如提及的姓名寓意),但核心含义仍指向周公旦。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文心雕龙》等典籍,或查阅高权威性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隘跼璧合珠联僝偢长门陈陈成规瘁景短衣窄袖敦物放习翻筋斗番捉负任供需桂父果敢厚道黄冠野服黄茄嚼齶捶床僬僬渴睡汉狂电婪酣乐只两下莲蓬沴瘥领綫咙喉门可罗雀冥昏弥天大祸怒冠三挂蟠枝彭蜞朴心彊急青镂渠股毧毯三大政策三嬗沙卤上元生殖势峰石架阁市区顺运硕问肃截抬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退院枉状文彰相嵌小会子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