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大空阔。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兹以上巳芳节,云开胜地, 大江 浩旷,群卉纷纠。” 唐 沉佺期 《入卫作》诗:“鬱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浩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浩旷”意为广大空阔,形容空间或视野的辽阔无垠。例如唐代王勃在《上巳浮江宴序》中写道:“大江浩旷,群卉纷纠”,描绘了江面的壮阔景象。
作为人名时,“浩”象征浩瀚气势,“旷”体现豁达心境,组合寓意胸怀宽广、气魄宏大。
该词兼具具象与抽象意义,既可描述物理空间的广阔,也可延伸至精神层面的开阔。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浩旷(hào kuàng)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广阔、辽阔的意思。它常用来形容大自然中辽阔无垠的景色或广阔无边的空间。
浩的拆分部首是水字旁,总共有10画;旷的拆分部首是广字旁,总共有7画。
浩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浩”指的是水的广阔,指水流不息、浩荡辽阔,而“旷”则表示宽广无垠、空旷的意思。
浩旷的繁体字为「浩曠」。
在古代,浩旷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汉朝时期「旷」的形状为「曠」,而在明朝以后,「旷」的形状就变为了「旷」。
1. 这片浩旷的草原,绵延无边。
2. 他仰望着浩旷的星空,心情无比宁静。
浩大、浩荡、浩瀚、旷野、旷课、旷工。
辽阔、广袤、广大。
狭小、狭隘、狭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