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墨丈的意思、墨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墨丈的解释

古代以五尺为一墨,二墨为一丈。《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韦昭 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墨丈”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1. 基本定义
    根据《国语·周语下》记载,古代以五尺为一「墨」,二墨(即十尺)为一「丈」。例如韦昭在注释中明确提到“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即: $$ 1,墨 = 5,尺 1,丈 = 2,墨 = 10,尺 $$

  2.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原文为“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意指目力观察颜色的范围有限,仅在短距离内有效。这里的“墨丈”与“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并列,共同构成成语「墨丈寻常」,比喻较短的跨度。

  3. 与现代单位的差异
    需注意,古代的“尺”与现代标准不同。例如周代一尺约19.9厘米,因此一墨约为1米,一丈约2米。而现代1丈≈3.33米(10市尺),两者不可直接等同。

  4. 延伸语境
    在《论语》《汉书》等文献中,“仞”(约合7-8尺)常与“墨”“丈”同时出现,用于描述城墙、山高等较大尺度,而“墨丈”多用于日常或较短距离的表述。

总结来说,“墨丈”是古代小范围测量单位,既用于实际计量,也衍生出比喻短距离的文学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墨丈

词义:墨丈一词,原为佛教禅宗的专有名词,意为修行者将思绪集中于一点,达到心境纯净的境地。后来,此词引申为指一个人能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做事。

拆分部首和笔画:墨丈的「墨」字包含五笔部首,分别是「土」、「二」、「辶」、「皿」和「心」,共计18个笔画;「丈」字由「一」和「丬」两个部首组成,共计三个笔画。

来源:「墨丈」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坛经》中,用来比喻修行者全神贯注地修炼功夫。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进入了日常生活语言中。

繁体:墨丈的繁体字为「墨丈」,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写墨丈时,「墨」字的书写形式相对而言比较规范,而「丈」字的书写形式则因个体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句:他在创作的时候总能够做到墨丈,完全投入其中,不被外界干扰。

组词:墨染、墨绿、墨香、墨迹。

近义词:专注、入定、专心致志。

反义词:分心、心猿意马、兴趣索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