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漏的意思、脱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漏的解释

[be left out;be missing;be omitted] 漏掉,遗漏

这里脱漏了一行

详细解释

遗漏;漏掉。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 寿 书銓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时有所脱漏。”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之一:“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阙文》:“ 桓公 四年七年,闕秋冬二时, 定公 十四年,闕冬一时……皆《春秋》之闕文,后人之脱漏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脱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遗漏、漏掉:指因疏忽或疏失导致的内容缺失。例如文字、物品等未被记录或保存。
  2. 诈骗(古义):在元代文献中曾表示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如周密《武林旧事》中“假借声势脱漏财物”。

二、引证与用法

  1. 文学典籍中的用例

    • 唐代杜甫《又观打鱼》诗句“小鱼脱漏不可记”,以“脱漏”形容未被捕捞的小鱼,引申为未被记录的事物。
    • 宋代杨时《鄱阳湖观打鱼》中“脱漏百无十”,描述渔网漏鱼的情景,暗喻遗漏现象。
  2. 历史文献注释

    • 南朝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表》中提到史书“时有所脱漏”,指史料的缺失。
    •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用“脱漏”分析《春秋》中季节记载的缺漏。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使用注意

若需进一步查阅古代诗词用例或文献原文,中标注的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脱漏》这个词的意思

《脱漏》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由于疏忽或意外而泄漏或逃脱。这个词常常用来描述泄露秘密、逃脱惩罚等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脱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氵”。其中,“⺊”是表示“身体”的部首,提醒了我们“脱漏”与人体有关;“氵”是表示“水”的部首,暗示了泄漏的含义。

根据这两个部首组合的方式拆分,《脱漏》共有8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脱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繁体字中,“脱”字的构造是“⺊”和“兀”的组合,而“漏”字的构造是“氵”和“屚”的组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脱漏》这个词的书写方式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详细的资料,我们无法准确了解古代该词的具体写法。

例句

1. 他不小心把机密文件脱漏给了记者,导致了很大的麻烦。

2. 这家公司的保密措施太差了,总是有机密信息脱漏。

3. 孩子们不小心让门打开了,小狗脱漏了家门,跑到了外面。

组词

1. 脱落:指物体从原来的位置掉下或分离。

2. 漏洞:指事物中的缺点或不足。

3. 泄露:指将秘密或消息透露给他人。

近义词

1. 暴露:指将原本隐藏的事情或真相展示出来。

2. 出炉:用于指刚刚完成或刚刚取出冷却好的物品。

反义词

1. 防止:指采用措施或手段阻止某事的发生。

2. 保持:指将某种状态或状态维持在一定水平。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骑白下白玉钩柴禾成布痴头檮演诞放丁倒短后端砚烦煎浮荡负石各司其职公团贯狱庋县洪鑪惠钞坚固林检踏湔洗矫世汲集惊猜窘状九成继武居摄宽限流送柳湾卵用鷄冒取冥翳奶酒内法酒赔钱货飘堕钱陌起鬨七圣乳梨入坐搔头弄姿杀身成仁深根固柢勝蹟深刑使的术路四边搜觅淟浊乌麻显白香雪海小产稀里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