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漏的意思、脱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漏的解释

[be left out;be missing;be omitted] 漏掉,遗漏

这里脱漏了一行

详细解释

遗漏;漏掉。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 寿 书銓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时有所脱漏。”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之一:“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阙文》:“ 桓公 四年七年,闕秋冬二时, 定公 十四年,闕冬一时……皆《春秋》之闕文,后人之脱漏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漏"是汉语中表示文字或内容缺失的专有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文字、内容等遗漏或缺失的现象"(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该词由"脱"与"漏"两个语素复合构成:"脱"取《说文解字》"消肉臞也"的引申义,表示脱离原有位置;"漏"据《广雅》训为"遗也",指事物从孔隙中流失。二者结合形成"脱离原有位置而遗漏"的核心语义。

在具体使用中,"脱漏"特指文献抄录或内容转述过程中产生的非故意性缺失。如《后汉书·律历志》载"史官候注历有脱漏",即指官方文献记载存在缺漏。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唐人避讳之例,有特缺笔者"的表述,佐证了古代文献脱漏现象的客观存在(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领域,《汉语大词典》列举"脱漏重要数据将影响研究结论"的用法(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其近义词"疏漏"侧重主观疏忽,"阙漏"强调客观空缺,而"脱漏"则同时包含传递过程失误与载体损坏导致缺失的双重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脱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遗漏、漏掉:指因疏忽或疏失导致的内容缺失。例如文字、物品等未被记录或保存。
  2. 诈骗(古义):在元代文献中曾表示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如周密《武林旧事》中“假借声势脱漏财物”。

二、引证与用法

  1. 文学典籍中的用例

    • 唐代杜甫《又观打鱼》诗句“小鱼脱漏不可记”,以“脱漏”形容未被捕捞的小鱼,引申为未被记录的事物。
    • 宋代杨时《鄱阳湖观打鱼》中“脱漏百无十”,描述渔网漏鱼的情景,暗喻遗漏现象。
  2. 历史文献注释

    • 南朝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表》中提到史书“时有所脱漏”,指史料的缺失。
    •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用“脱漏”分析《春秋》中季节记载的缺漏。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使用注意

若需进一步查阅古代诗词用例或文献原文,中标注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鏖鬭背褡子褊褼表面光超伦轶群吃闭门羹揣事疮疡出防董役都道笃定对圆尔汝燔妻子凤葵草風趣奉义哥弟会贯鲜絓丝龟甲屏风归仁还元汤护兵惠安犍牛节节高解去京师大学堂禁耐冀求激枭龛居滥伐灵辔梨蕊飗飃六安茶鹿卢蹻露泄缗绵钱舍跷趹起马骚文山嘴事人诗心侍者率土蜀雓踏浪弹词颓折为复伟如威摄玮态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