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傅的意思、大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傅的解释

(1).古三公之一,为国君的辅弼之臣。《左传·成公十八年》:“使 士渥浊 为大傅,使修 范武子 之法。”

(2).辅导太子的官。《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多重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该词主要有以下三层释义:

一、作为"太傅"的别称 大傅通"太傅",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始见于周代官制。据《中国历史官职辞典》记载,其主要职责为"辅佐天子,参议国政",多由德高望重的重臣担任。西汉时期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这一官职设置延续至明清,但后期逐渐成为虚衔。

二、特指太子太傅 在皇室教育体系中,大傅专指辅导太子的官员。《礼记·文王世子》郑玄注:"大傅在前,少傅在后",说明其与少傅共同负责太子的德行教养。北魏时期崔浩担任此职时,曾主持编纂《国书》,对储君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地方教育官职 汉代郡国设"郡文学大傅",主管地方教化事务。《汉书·儒林传》记载,韩婴任常山王太傅时,"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开创了地方经学教育体系。这种设置在唐宋时期演变为州学教授的前身。

该官职的文化影响可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请于王,命士会为大傅",以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详细记载。现代学者通过清华简《系年》等出土文献,进一步考证了周代大傅制度的实际运作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整理,“大傅”是古代中国官职名称,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三公之一,辅佐国君
    大傅位列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主要职责是辅佐君主处理国政。例如《左传·成公十八年》记载:“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体现了其作为辅弼重臣的地位。

  2. 太子导师
    大傅也负责教导太子礼仪、治国之道。《礼记·文王世子》提到周代设立大傅、少傅共同培养太子,使其通晓“父子君臣之道”。


二、补充说明


三、关联概念

以上内容综合了《左传》《礼记》等古籍记载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官职体系,可参考《周礼》或汉代官制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唱籍嗤騃赤伏斥呵大君子黨惡佑奸帝流浆放僻淫佚发中富态扶危持颠官命裹包害盈函和含糊其词寒晓藿粱极诋戒牒局琐狙险空桐髡鬝阑道琉璃灯冒地冒法邈思眯语木头木脑浓翠欧洲美元千夫所指清溷清正穷山竭泽球面镜曲中闰变弱骨盛业慎职诗帙嵩厚傞牙倈嘴台榭探槽糖瓜填褊挑得篮里便是菜恸哭同路脱或稳暖无地起楼台相公无口匏污泥浊水响动遐州僻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