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舶的意思、贡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舶的解释

犹贡船。 明 张瀚 《松窗梦语·东倭纪》:“﹝ 倭 奴﹞贪中国贸易之利,或附贡舶,又或因商舶,其在寇舶,率皆贫穷。” 徐珂 《清稗类钞·朝贡·琉球四年入贡》:“又 琉球 不产药材,赖贡舶载回应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舶是古代汉语中特指外国或藩属国向中国朝廷进献方物的官方船只,其词义可分解为“贡”(进献)与“舶”(大型海船),合指承载朝贡使命的航海船舶。这一词汇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朝贡体系下的外交与贸易特征。

从历史功能而言,贡舶既是政治象征也是经济载体。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广州已设“市舶使”管理贡舶事务,船舶需持朝廷颁发的“勘合”凭证方可入境。明代《殊域周咨录》详述贡舶载运的典型贡品包含香料、珍禽、宝石等物,返程时则装载丝绸、瓷器等赏赐品,形成独特的“朝贡贸易”模式。

在文献使用方面,《宋史·食货志》载有“诸蕃贡舶,市易而征其税”的记载,印证了贡舶兼具官方外交与市舶税收的双重属性。清代《海国图志》更将贡舶制度视为“怀柔远人,羁縻藩属”的重要政策工具。

该词汇的文化影响深远,衍生出“贡舶贸易”“贡舶司”等专有名词,并与“市舶”“蕃舶”形成词义对比——前者强调官方属性,后者多指民间商船。现代汉语研究中,贡舶制度常被视作中国古代海洋政策研究的核心对象。

网络扩展解释

“贡舶”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与贸易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贡舶指古代海外国家向中国进贡时使用的船舶,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官方文献中。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1. 字面意义:专指运送贡品的船只(如、所述);
  2. 延伸含义:代指官方许可的朝贡贸易体系,即通过进贡形式进行的国际贸易(如、提到“又名市舶”)。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朝贡制度载体:明代规定外国使团需通过贡舶运输贡品,如《松窗梦语》记载倭奴“贪中国贸易之利,或附贡舶”;
  2. 贸易特权:贡舶除携带贡品外,还被允许附带商货进行交易(、),例如琉球通过贡舶运回当地稀缺的药材;
  3. 与商舶区别:贡舶属于官方特许贸易,而商舶为民间贸易船只,寇舶则指非法走私船(、均提及此分类)。

三、历史影响

这一制度体现了明清“厚往薄来”的朝贡体系特点,既维护宗主国权威,又促进经济交流。但后期因管理腐败,逐渐被民间贸易取代。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如需查看原始记载可参考《松窗梦语》《清稗类钞》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错错保见人本军避世金马惩恶劝善碜话齿寒雠法翠蓝到大调簧调虎离山匪朝伊夕风魔九伯干突梗子公塾归勋憨皮怀贞解和急脚子积节精庐橘籍郡博具造空实空杳魁旷枯体灰心龙眉眇薄觅婚命命鸟目下十行内难破胆破鉴璞玉浑金牵鈎牵掌啓惎三九扫殄伤风败俗声源石崖四隤山碎务韬碧跳白果条领怗然梯苔屠母驼蹏鸡危巇无坚不陷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