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体灰心的意思、枯体灰心的详细解释
枯体灰心的解释
见“ 枯形灰心 ”。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灰心的解释 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故灰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灰心也故怯懦。不要灰心详细解释.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专业解析
“枯体灰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指躯体干枯如槁木,心神沉寂如死灰,多用来形容人因遭受重大打击或长期困顿后,身心极度消沉、意志全无的状态。
语义解析:
- “枯体”:取自“形如槁木”,比喻身体失去活力,如《庄子·齐物论》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形容生理层面的衰败。
- “灰心”:语出《庄子·齐物论》“心固可使如死灰”,指内心彻底绝望,丧失进取之心,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意志消沉,不为外物所动”。
文化内涵:
该成语源于道家哲学对“忘我”境界的追求,后演变为对消极心理状态的描述。例如《唐宋诗醇》评白居易诗时提到“枯形灰心,寄怀幽澹”,强调身心俱寂的意境(参考《汉语大辞典》释义)。
权威引用:
- 《汉语大词典》:收录“灰心”词条,释义为“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后引申为丧失信心。
- 《庄子·齐物论》:提供“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原始语境(中华书局版《庄子译注》)。
网络扩展解释
“枯体灰心”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身体如枯木,内心如死灰,形容人极端消极、毫无生气的状态,带有贬义色彩。其核心含义与“枯形灰心”相同,出自《庄子·齐物论》中“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哲学思想。
2. 结构与出处
- 拼音:kū tǐ huī xīn(四声、三声、一声、一声)。
- 结构:联合式成语,前后两部分“枯体”与“灰心”并列,强调身心俱寂的状态。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四:“若枯体灰心,则万病具泯。”。
3. 用法与语境
- 感情色彩:贬义,多用于批判消极避世、丧失斗志的态度。
-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宾语,例如:“他经历打击后枯体灰心,终日闭门不出。”。
- 近义词:枯形灰心(更常用)、心如死灰。
4. 扩展理解
该成语源自道家“形神俱寂”的哲学观,但后世逐渐演变为对消极心态的批判。需注意其与现代语境中“躺平”“摆烂”等态度的区别:前者强调被动接受,后者可能包含主动选择。
别人正在浏览...
按发百苛被里徧积不忌朝生赤老粗衣恶食打鸡窝大鵹道不相谋锻坊幡布番下坟冢负惭耕鉏更长梦短挂壁鱼管儿孤景锅贴红云宴绘声绘影浑涵祸事狐狨几策金光惊笑绝世独立军劳刻烛孔席不适枯株朽木蓝本狼狈为奸凉飙裂破廪蓄鸾裀莽莽漠漠梦肠谋维木梗之患般量阡纸棋局穷兵黩武日进斗金山游水缸寺户随喜锁厅试探揣天禄无双亭心谤腹非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