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突的意思、干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突的解释

唐突;冲犯。《东观汉记·徐匡传》:“ 永平 中,车驾出, 信阳侯 阴就 干突车骑卤簿,车府令 徐匡 鉤 就 车,收御者送狱。”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六:“ 谦 ( 李谦 )怪语曰:‘何不进耶?’对曰:‘遗生已久,无宜干突。’始悟是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冒犯冲撞”或“强行冲击” ,多用于描述带有攻击性或侵犯性的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冒犯冲撞

    指言语或行为上对他人或事物进行直接的、不恭敬的冲击或侵犯。例如《后汉书·窦融传》中“干突銮驾”指冲撞皇帝车驾,引申为触犯权威或礼法。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强行冲击

    常用于军事或武力场景,表示不顾阻碍强行进攻。如《三国志》注引《魏略》描述将领“率众干突”,即率兵强行突击敌军阵地。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国军事大辞典》(军事科学出版社)。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使用场景与典籍例证

  1. 历史文献中的武力行动

    《后汉书·西羌传》:“羌遂入寇河东,干突京师。”

    此处指羌族军队强行进犯东汉都城洛阳。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比喻性用法

    宋代笔记《容斋随笔》批评某些文人“干突圣贤之道”,喻指其言论对儒家正统的冒犯。

    来源:《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四、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该词在现代口语中基本消失,但保留在历史研究、古籍注释及成语衍生词中(如“干戈相突”)。部分方言(如闽南语)仍存类似表达,表“鲁莽顶撞”之意。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
  4. 《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校注本。
  5.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网络扩展解释

“干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均有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干突”意为唐突、冲犯,指冒犯或触犯他人或事物。该词由“干”(主动行动)和“突”(突然、迅速)组合而成,强调因鲁莽或突然的行为引发冲突。

二、古籍引证

  1. 《东观汉记·徐匡传》记载:“信阳侯阴就干突车骑卤簿”,描述阴就冲撞皇帝车驾仪仗队的行为。
  2. 《异苑》卷六提到鬼魂因“遗生已久”而“无宜干突”,说明鬼魂避免与生者发生冲突。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语

与“干突”结构相似的词包括“突突”“灰突突”等,多用于形容突然或混乱的状态。

五、总结

“干突”的核心含义是因突然或鲁莽的行为引发冲突,既可用于具体行为(如冲撞车驾),也可引申为抽象冲突(如观点对立)。需注意其古汉语色彩,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月颁式板桌不骄不躁车笠交绸缪帷帐出征潨泻麤色颠隳厎柱断圭碎璧方严丰豹風鳶歌风葛洪匔匔刮喇管夫人关扃贵行贵阴贱璧裹尸绗綫黄碧棘楚节概金马客寄孥九凤郡地君主政体看做猎捕緑林好汉迈往猛利明遰虐焰铅素球磨机诠贯日饮无何散席煽情食物适逸瘦顇鼠骇死义随例堂厨佻险焞焞婉言威仪师稳获无量塔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