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壤的意思、封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壤的解释

(1).疆域;疆界。 南朝 齐 谢朓 《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旧唐书·德宗纪下》:“﹝ 吴少诚 ﹞凶狡成性,扇构多端,擅动甲兵,暴越封壤。”

(2).土堆。《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羣蚁曰:‘彼(指东海之鼇)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

(3).培土。 唐 韦应物 《西涧种柳》诗:“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封”本义指划分疆界,《说文解字》载:“封,爵诸侯之土也”,特指帝王分封诸侯时授予的领地;“壤”指可耕作的柔土,《周礼·地官》郑玄注:“壤谓息土”。二字合称,原指受封的领土范围,后引申为疆域、领地的代称。

二、历史语义演变

  1. 先秦时期:见于《尚书·禹贡》“厥土惟白壤”,孔颖达疏解“封壤”为诸侯所守之界;
  2. 汉代典籍:《史记·匈奴列传》载“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句,张守节正义引“封壤”指匈奴控制的疆域;
  3. 唐宋以后:词义扩展至行政区划,如《新唐书·地理志》载州县“封壤广狭”的记载。

三、文化内涵 该词承载着古代中国“划疆分治”的政治制度特征,《礼记·王制》所述“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的理念,正是“封壤”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封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ēng rǎ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1. 疆域;疆界
    指地理范围的划分或领土边界。例如南朝齐谢朓《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唐代骆宾王在《与博昌父老书》中也提到“云雨俄别,封壤异乡”,均以“封壤”表示地域分隔。

  2. 土堆
    指自然或人工堆积的土丘。《太平御览》引《符子》中的寓言:“羣蚁曰:‘彼(东海之鼇)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此处“封壤”即指土堆。

  3. 培土
    作动词时表示用土壤覆盖或加固。唐代韦应物《西涧种柳》诗云:“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描述通过培土促进植物生长。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边职薄刑宸鉴犓牛得闲點札东冲西决断菑独异于人读者文摘饿饭鹅子放权抚躬妇业感情咯娄弓韔攻屠觥政浆糊巾机九头八尾霁雾决事俊才刻罚廉吏联联离离拉拉理识六经皆史六一翁砻砺逻娑蒙混过关麪汤莫训南音能尔霓襟品从欠通三长四短沙毛钱侍人水芽述遵私弊遂心如意烫洗窕儇僮御屠宰税玩泄危挠五官无生地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