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桐宫的意思、桐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桐宫的解释

(1). 商 代 桐 地的宫室。相传为 汤 葬地。 伊尹 曾放 太甲 于此。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书·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 桐宫 。” 孔 传:“经营 桐 墓立宫,令 太甲 居之。”《史记·殷本纪》:“帝 太甲 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 汤 法,乱德,於是 伊尹 放之於 桐宫 。”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桐宫 放 太甲 ,摄政无愧色。”

(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南史·刘穆之等传论》:“及至处权定机,当震主之地,甫欲攘抑后祸,御蔽身灾,使桐宫有卒迫之痛, 淮王 非中雾之疾,若以社稷为存亡,则义异於此。” 康有为 《戊戌八月国变记事》诗之一:“庄严对 宣室 ,哀痛起桐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桐宫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商代离宫名称

桐宫原指商汤陵墓旁的离宫,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史记·殷本纪》载商王太甲因暴虐被摄政大臣伊尹放逐于此,故桐宫最初为具体建筑名称,属商代贵族居所。

二、历史事件引申:帝王反省之地

因太甲被囚桐宫三年后悔过自新、重归王位之事(见《尚书·太甲》),该词衍生为“帝王自我惩戒之所”的象征。如唐代孔颖达疏解:“桐,汤葬地也,有王离宫焉……使居忧丧,示不夺其位”,强调其政治反省功能。

三、文化符号:改过自新的隐喻

后世文献中,“桐宫”脱离具体地点,成为君主反省罪己的文化符号。如《竹书纪年》称“伊尹放太甲于桐而复立”,赋予其“在惩戒中重生”的抽象意义,常见于史评与文学作品,喻指通过反思重获正道。

词义演变小结

语义层级 核心含义 典籍例证
建筑实体 商代离宫 《史记·殷本纪》
事件载体 太甲悔过处 《尚书》孔颖达疏
文化隐喻 改过自新象征 《竹书纪年》注

权威参考文献:

  1.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桐宫"词条释义
  2. 《史记·殷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尚书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竹书纪年校正》(清·朱右曾辑录)

网络扩展解释

“桐宫”是商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具有双重含义:

一、本义(商代宫室)

  1. 地理位置争议
    存在两种观点:

    • 传统说法认为位于河南商丘虞城县,与商汤陵墓相关。
    • 部分史料(如《史记》)记载其位于河北临漳县,是伊尹流放商王太甲之处。
  2. 历史事件
    据《尚书》《左传》记载,商朝重臣伊尹因太甲暴虐无道,将其流放至桐宫三年。太甲悔过后复位,成为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案例。

二、引申义(象征含义)

  1. 帝王贬谪的象征
    自汉代起,“桐宫”成为被废黜帝王幽禁之地的代称。如《南史》用“桐宫”暗喻被废皇帝,清代康有为诗句“哀痛起桐宫”也沿袭此喻。

  2. 文学化表达
    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等诗词中,“桐宫”被赋予政治反思的文学意象。


注:关于桐宫具体地望,建议参考《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权威史料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阿侬摆脚败形悲叹不可知论残步朝起潮州木雕充当大天光放虎自衞反客为主反油纷腾佛多佛寺蜉蝤蜉蝣撼大树抚稚宫烛构构固定资産后戚患祸觳觫家次借饰鯨潮迳迳金箓君卿脣舌客栈旷古未有辽落龙逸论批卢蒲墨痴拿云攫石清盘琼浆玉液穷年累月佉仓色夷山主深辞食肉市易司首陀所到之处太素提理通都驮铃文勋五胡县公小论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