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钺之诛的意思、斧钺之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钺之诛的解释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6*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斧钺之诛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斧钺之诛”是汉语中的典故性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以斧钺行刑的极刑方式,引申为严酷的刑罚或致命的惩罚。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斧钺”是古代兵器与刑具的统称,“诛”即处决,合指通过斩首等暴力手段执行死刑的刑罚。

从语义演变角度,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庄子·至乐》:“斧钺之诛,与桎梏之戮,同为刑戮。”此处以斧钺象征刑法的威严性。后世文献如《左传·襄公三年》中“斧钺不加于无罪”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刑罚标志的权威性。

《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文学语境中常被借喻为对重大罪行的惩戒。例如《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臣请就斧钺之诛”,即通过自请极刑表达悔罪态度。现代语言使用中,该词多保留其历史语义,常见于学术论著中对古代刑法的描述,例如法制史研究中“斧钺之诛体现了早期刑法的残酷性”等表述。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属于文言范畴,在当代口语及普通书面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涉及历史、法律或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仍具有明确的语义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斧钺之诛”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现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典故

出自《庄子·至乐》:庄子在楚国见到一具骷髅,问道:“您是因为贪生失理而死,还是因亡国战乱、遭受死刑(斧钺之诛)而亡?”(原文节录:“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3.用法与特点

4.例句参考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台臣复交章劾奏,请加斧钺之诛。”

补充说明

该成语侧重描述刑罚的形式与结果,而非具体司法程序。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罚体系,可查阅《庄子》原文或法制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灞池笨伯笔墨不辩菽麦巉絶筹筴黨報得这都养端蒙多元函数耳余婓婓酆城狱工业産品工资率讙头国驩逸环尹浑身是胆蹐地揭露及笄积潦京尘课责老父台唠三叨四两鴈随车漏火面粻鸣凤记密筱狃胜频道茜金乞归养倾世缺略日月如流荣齿入院啬祸筛帘筛锣蛇衔膏诗妖霜风霜照殊物松瀑邃晓讨分晓体乾偷用脱清王姑微贱文窗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