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膺的意思、服膺的详细解释
服膺的解释
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 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 清 程原湘 诗:“平生服膺止有两, 江 左 袁公江 右 蒋 。” ********* 《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词语分解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 膺的解释 膺 ī 胸:义愤填膺。 接受,承当:膺选(当选)。膺赏。膺受。荣膺。 讨伐,打击:膺惩。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服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yīng,属于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是将道理、格言等牢记于心并衷心信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指对某种理念、教诲或真理的深刻认同与坚守,强调铭记于心且付诸行动。如《礼记·中庸》提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意为得到一条有益的准则,便牢牢记住并践行不悖。
-
词源与古典注释
- “服”意为“著”(铭记),“膺”指胸膛,合起来表示“将道理存于心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用“肠千结兮服膺”形容对信念的执着。
-
用法与语境
- 常见于正式或文学性表达,如“深为革命青年服膺”“拳拳服膺”。
- 多搭配抽象概念,如真理、格言、品德等,强调内心信服而非表面遵从。
-
近义词
“牢记”“谨记”均表示深刻记忆,但“服膺”更侧重内心的认同与信奉。
示例:
- 他对“知行合一”的理念始终服膺,并以此指导人生。
- 儒家思想中,“服膺”体现了对道德准则的坚守与传承。
这一词汇至今仍用于强调对精神价值的虔诚态度,尤其在学术、文化领域常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服膺(fú yēng)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秉承、遵循。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月”和“卩”,其中“月”表示肉体,而“卩”表示手中的封印。根据笔画顺序,该字共有11个笔画。
《服膺》一词的来源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人们要“服从”圣人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循社会公德。因此,“服膺”这个词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尊重。
关于《服膺》这个词的繁体形式,可以写作「服甬」。在古代,由于繁体字的使用场景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的字形。
古代汉字写法中,「服膺」的构成稍有不同。字形中间的「月」被写成了具有肉体特征的人形,而上方的「卩」写成了旁边附有两个点的形状。这种古代汉字写法仍然显示着传统文化的风采。
下面是一个关于《服膺》的例句:
他始终能够服膺自己的原则,并为之努力奋斗。
通过与其他词语组合,可以形成一些新的词语。例如,「坚持服膺」表示坚定地遵循原则,「服膺使命」表示全心全意地履行责任。
相近义词包括「心怀敬仰」、「遵守」和「奉行」等,它们都表示积极遵循和坚守一定的信念和原则。
反义词则包括「懈怠」、「抗拒」和「违背」等,表示违反和不遵循原则。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阿滥堆安帖便罢边升愁恼触发器打钩但凭丁父忧定苗地球村戙维恩纪法式棐德富钩个旧市共具骨都鼓溜溜滚说裹腹顾言呵拍鹤髓鸿翼讲席践翟家訾饥仓鯨浪赳赳桓桓久驻稽閲赍助疾足捐廉廥储懒汉鞋洛女满天星斗美话命价囊赍旁逸斜出弃餐柔洁山謡世事炎凉霜纨舜日尧年逃疟条缕条品悌己人同甘图馆违害鲜秾闲一